(通訊員:馮(feng) 鑫 杜知航 攝影:孫喆)在二十大報告會(hui) 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yang) 優(you) 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科學家精神”作為(wei) 第一批入選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偉(wei) 大精神,是踐行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的精神火炬。為(wei) 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和作風建設,5月17日晚,動科動醫學院開展“科學家精神”主題宣講活動,學校“精讀精講”研究生宣講團成員郭子鳴受邀主講,近30名學生骨幹參與(yu) 其中。

郭子鳴講話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郭子鳴引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中的講話開宗明義(yi) 。隨後,郭子鳴結合自身經曆,從(cong) 曆史和現實兩(liang) 個(ge) 角度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內(nei) 涵。從(cong) 1921年中共一大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科學家精神”貫穿著這段百年曆史,經過代代薪火相傳(chuan) ,精神的力量曆久彌新,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夢,“科學家精神”將帶著新時代的力量繼續前進。結合專(zhuan) 業(ye) 背景,郭子鳴指出,“科學家精神”並非遠在天邊,它在我們(men) 身邊已然“遍地開花”。無論是開展動物知識科普還是組織創新創業(ye) 項目都是“科學家精神”的體(ti) 現。
“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yan) 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guan) 、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wei) 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四十八字構成了“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nei) 涵。言簡意豐(feng) ,背後是一代代人窮盡一生去書(shu) 寫(xie) 的精神力量。郭子鳴接著講述了陳華癸、陳煥春、傅廷棟等多位院士的科研故事,通過真人真事讓學生們(men) 感受在科學實踐中打磨科研成果的不易與(yu) 堅持。一代代科學家將經曆凝練成為(wei) 精神,最終成為(wei) 我國科學界寶貴的財富。
郭子鳴列舉(ju) 實際案例解答“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從(cong) ‘巴爾的摩案’到‘小保方晴子論文撤稿事件’,沒有健康的學術生態,何來重磅的科研成果?”他如是說道。郭子鳴強調,麵對重大現實需求,要注重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形成良好社會(hui) 風尚。作為(wei)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大格局,要做到勤思考、抓落實、多協作,為(wei) 良好社會(hui) 風尚的形成貢獻力量,成為(wei) “科學家精神”的下一代傳(chuan) 人。

到場學生認真聽講
“作為(wei) 大二的學生,在生活中我們(men) 能夠怎樣具體(ti) 地弘揚‘科學家精神’呢?”學生骨幹楊芝明在交流環節提問道。郭子鳴表示,可以關(guan) 注政策導向,尋找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朝著目標不斷奮進、不斷堅持,同時也可以多參與(yu) 誌願服務,培養(yang) 奉獻精神。
審核人:汪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