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煥春院士講述學院發展史
4月22日下午,動科動醫學院在生豬健康養(yang) 殖協同創新中心一樓報告廳召開全院教職工大會(hui) 。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教授結合親(qin) 身經曆和學院發展曆程,以“回顧艱苦奮鬥史,凝神聚力創新績”為(wei) 題講述了牧醫學人數十年如一日賡續學脈,立誌科研報國,將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感人故事。
牧醫赤子,立誌守護農(nong) 民
“我是1972年進校,1975年畢業(ye) ,當時已經準備入職家鄉(xiang) 獸(shou) 醫站,但是當領導和老師們(men) 說學校發展需要人時,我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學校任教。”在陳煥春院士娓娓講述中,華中農(nong) 學院畜牧獸(shou) 醫係艱苦創業(ye) 時期全貌浮現在與(yu) 會(hui) 教職工腦海中。上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院係調整,為(wei) 了支援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畜牧業(ye) 發展,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5位教授全部調往內(nei) 蒙古自治區等地,由於(yu) 師資不足,時隔多年後,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才在1958年重新招生。雖然在秦禮讓教授等老一輩牧醫人帶領下,畜牧獸(shou) 醫係兢兢業(ye) 業(ye)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但是學科經費嚴(yan) 重缺乏,即使是新修的畜牧獸(shou) 醫係辦公樓,也隻是用水泥鋪地。
70年代中期的湖北省天門縣,出現了大規模以腹瀉為(wei) 主要特征的耕牛疾病,大量耕牛因病死亡。剛剛留校不久的陳煥春接到查明病因的任務後,未過完正月就深入爆發疫病的鄉(xiang) 村,看到了因為(wei) 沒有耕牛,所以不得不人拉犁的場景。“後來到德國留學後,這就是很明顯的牛病毒性腹瀉,但是當時不知道啊,”作為(wei) 獸(shou) 醫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及時為(wei) 國家和人民解決(jue) 問題,“人拉犁”帶來的悲憤深深烙進了陳煥春的心裏,“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要做好家畜傳(chuan) 染病的研究工作,讓農(nong) 民不再受這種苦!”。
創業(ye) 維艱,平地崛起高樓
上世紀80年代初,陳煥春參加德語培訓班,以第一名的成績參加國家考試,隨後又幾經周折,終於(yu) 在1984年被公派到德國慕尼黑大學留學。“入學的時候,德國的導師和我說,那邊的大學不認可中國學生的學曆,因此我不能攻讀學位。我和他說,我來德國就是為(wei) 了學習(xi) 知識和技術,然後回去建設中國。”陳煥春回憶道。為(wei) 了學習(xi) 知識和技術,他咬牙在德國堅持了下來,短短一個(ge) 多月,就了解和部分掌握實驗室的各項技術,導師也對這名中國學生刮目相看,主動提出資助他去學德語。3個(ge) 月後,陳煥春成為(wei) 慕尼黑大學的正式學生,開始攻讀獸(shou) 醫學博士學位。
1989年,婉拒導師推薦的工作機會(hui) 後,選擇回到母校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但這時仍然經濟困難的學校,竭盡全力也隻能為(wei) 他在獸(shou) 醫院提供時常斷水斷電、沒有一件合格科研儀(yi) 器的實驗室。“導師對我非常友好,問我回國時要不要帶實驗細胞,我馬上說要,然後把他實驗室中的全部細胞都帶了一份裝進液氮罐裏。”回國前,陳煥春還多方申請,獲得三個(ge) 共1萬(wan) 2千餘(yu) 馬克的科研基金,全部用於(yu) 購買(mai) 科研設備和試劑,又通過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聯係中國國際航班,用液氮罐運回了德國友人贈送的實驗細胞,為(wei) 後來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
回到母校後,陳煥春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科研工作中。實驗室缺少家具,他淘換回舊桌椅重新刷漆翻新;從(cong) 廢舊設備中翻找出一台可以用於(yu) 分子生物學提取DNA的離心機,他如獲至寶,維修好後重新擦洗刷漆。“雖然隻有舊設備舊家具,但是經過我的手,擦洗幹淨,刷漆翻新,後來學校隻要有學者來訪問,都會(hui) 帶來我的實驗室參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陳煥春講起同其他老師們(men) 一點一滴建設起如今的動科動醫學院時,語氣中滿是歡喜。
三創引領,科研服務社會(hui)
“1990年,我帶著研究團隊從(cong) 大量死亡仔豬病料中分離出偽(wei) 狂犬病病毒;1999年,我們(men) 研製出10餘(yu) 種動物用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轉讓中牧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動物疫病防控作出了初步貢獻。2005年6月,四川暴發怪病,人和生豬都會(hui) 發病死亡,我趕過去研究情況後,提出了緊急控製方案,控製住了病情蔓延。”陳煥春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曆,多次強調科研工作者要把科技運用到服務人民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再次臨(lin) 危受命,受聘湖北省應急科研攻關(guan) 專(zhuan) 家組顧問,向國家和省市提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議。
為(wei)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2001年陳煥春帶領團隊指導創辦了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跨越了從(cong) 科學家到企業(ye) 家的身份鴻溝,陳煥春說:“我們(men) 做的科研課題要來源於(yu) 生產(chan) 實際,得到的科研成果要及時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讓科研服務於(yu) 社會(hui) 。”2020年9月,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作為(wei)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動科動醫學院的代表人物,陳煥春是牧醫學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牧醫學人的縮影。時至今日,國家和學校給予學科發展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動科動醫學院事業(ye) 發展屢上新台階,科研條件越來越好,科研經費越來越充足,對學院新征程事業(ye) 發展,陳煥春提出三點理念。一是堅持“科研課題來源於(yu) 生產(chan) 實際”理念,及時轉化科研成果為(wei) 生產(chan) 力,學科建設應當以服務求生存,以科研求發展;二是堅持“創新、創業(ye) 、創造”育人理念,培養(yang) “三創”型人才,鼓勵和引導人才投身行業(ye) ,形成星羅棋布的企業(ye) ,匯聚成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三是堅持“人才立國、科技強國、產(chan) 業(ye) 興(xing) 國”理念,秉承嚴(yan) 謹務實、謙虛勤懇的科研態度,進一步重視人才培養(yang) ,讓科研服務於(yu) 社會(hui) ,始終追求讓中國畜牧獸(shou) 醫科學、技術和產(chan) 品在全球競爭(zheng) 中占據領先地位。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劉興(xing) 斌總結,正是熊遠著院士、陳煥春院士等老一輩牧醫學人始終堅持“團結、嚴(yan) 謹、求實、創新”精神,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為(wei) 學院建設無私貢獻青春和心血,學院事業(ye) 發展才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績,希望學院年青教師以熊遠著院士、陳煥春院士等老一輩學人為(wei) 榜樣,傳(chuan) 承學院精神,克難奮進、敢於(yu) 拚搏,推動個(ge) 人成長和學院事業(ye) 發展都再上新台階。(作者:譚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