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孫嘉俊、石濤 攝影:熊麗(li) 雯)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和“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4月24日下午,我院輔導員王運濤、譚力銘和本研學生黨(dang) 員代表在動科樓B105會(hui) 議室集中學習(xi) 觀看全國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直播。本次網絡課程由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趙朝峰、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盧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何畏主講。

課上,趙朝峰闡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yi) 的原因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立過程。講述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完成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迅速恢複國民經濟,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實行改革開放等輝煌成就,證明了領導我國事業(ye) 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能領導中國。

盧勇以時間為(wei) 線索,通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四個(ge) 階段的典型故事,講述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再現了中華民族走向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征程。
何畏將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的“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以及改革開放之後的“敢闖敢試再出發,一棒接著一棒跑”幾個(ge) 曆史階段的百年奮鬥曆史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娓娓道來。“從(cong) 最初的紅船精神到今天的抗疫和脫貧攻堅精神,正是這一係列的偉(wei) 大革命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展。”何畏強調道。

動物科學專(zhuan) 業(ye) 本科生第二黨(dang) 支部預備黨(dang) 員周治宇在分享學習(xi) 心得時談道:“一條小船,產(chan) 生一個(ge) 大黨(dang) ,這種開天辟地敢為(wei) 人先的首創精神,這種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這種‘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奉獻精神,需要我們(men) 一代代黨(dang) 員不斷傳(chuan) 承、不斷發揚。”
審核人:汪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