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ye) 潛力的群體(ti) ,開展大學生創業(ye) 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ye) ,是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落實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戰略的重要措施。為(wei) 進一步加快推進學校大學生創業(ye) 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ye) 氛圍,校團委、學生工作部(處)、學校新聞中心擬用半年左右時間,分期分批推出“創業(ye) 華農(nong) 人•十大創業(ye) 先鋒巡禮”係列報道專(zhuan) 題。該專(zhuan) 題以尋訪兩(liang) 屆“十大創業(ye) 先鋒”創業(ye) 足跡為(wei) 切入點,通過講述校友創業(ye) 路上的動人故事,彰顯“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精神,並力求從(cong) 創業(ye) 先鋒的創業(ye) 曆程中汲取學校創業(ye) 教育的新動力,激勵青年學子敢於(yu) 有夢、勇於(yu) 追夢、善於(yu) 圓夢,培養(yang) 一批富有創新創業(ye) 精神的卓越華農(nong) 人。
1995年從(cong) 我校動科動醫學院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施亮從(cong) 飼養(yang) 員到技術經理再到今天執掌年銷售收入達60億(yi) 元、員工5000多人的揚翔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近20年間,施亮從(cong) 未離開過農(nong) 牧業(ye) ,也沒有中斷過與(yu) 母校的聯係。回到校園,他依舊懷念上學時在南湖邊跑步、吹風的美好時光。
缺肉的年代,實驗後的兔子也是美味
1990年,華農(nong) 隻有5000多人,每年新生不到1000人,施亮隻是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新生中普通的一員。“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工作務實,做人踏實”也是當年社會(hui) 對華農(nong) 人的總體(ti) 評價(jia) ,而在施亮看來,校風正、學風濃,這是施亮對學校最初也是自始至終的印象。
5年的大學生活,學校不僅(jin) 教會(hui) 了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讓他體(ti) 會(hui) 到了嚴(yan) 謹的治學精神。數起自己學過的專(zhuan) 業(ye) 課,施亮仍然記得教過自己《傳(chuan) 染病學》這門課的何啟蓋老師,“何老師安排做觀察兔子的動物實驗,一般情況,在做完實驗並完成實驗報告後,兔子可以煮熟拿回寢室吃。”不同於(yu) 現在的物質水平和科研條件,在缺肉的年代裏,能吃一頓肉非常不容易。可有的同學覺得實驗沒有那麽(me) 重要,沒做實驗就把兔子直接吃了。何啟蓋看報告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便直接到學生寢室,把正吃兔子的同學抓個(ge) 正著。“何老師教育同學們(men) 說,做實驗要有嚴(yan) 謹的科學態度,不能隨意,要按照要求自始至終的完成好。”站在一旁的施亮牢牢記住了老師說的這段話。
回首校園生活,施亮經常思考何啟蓋說的話,覺得深有感悟。“做事情不半途而廢,不隨隨便便,有嚴(yan) 謹的態度和認真的做事原則。老師交給我的這些道理幫助我畢業(ye) 後進入企業(ye) ,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成就。雖然可能專(zhuan) 業(ye) 知識已經用不到10%,但是在學校學到的處理問題的方法、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卻一直支持著我前行。”施亮常常覺得,大學生可塑性很大,校風和校園氛圍對一個(ge) 人思想和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除了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之外,比專(zhuan) 業(ye) 教育更重要的是對思維方式的教育,對品格的塑造。
飼養(yang) 一萬(wan) 隻蛋雞,每天累到趴下
40多歲的施亮愛把90年代的大學生和“90後”的大學生做對比。“現在的大學生思維開放、視野開闊、活力四射、創新的自主性更強,但少了些回歸現實、沉下來、不浮躁的態度,”施亮說,“大學生仰望星空的同時還是要腳踏實地。我們(men) 那時沒有多少選擇,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事。”
90年代社會(hui) 中的創業(ye) 氛圍並不濃,許多畢業(ye) 生選擇進入事業(ye) 單位或是成為(wei) 一名公務員,也沒有像如今一個(ge) 班近半數學生考研的比例。“一個(ge) 班30多個(ge) 人隻有5、6個(ge) 人準備考研。”施亮說,同學們(men) 想法都很簡單,能夠把自己的所學得到所用,自己掌握的一門技術能夠有用武之地就好。
“情商不是很高,智商還可以。”施亮笑著描述當時的自己。不願意、感覺也無法經營好複雜人際關(guan) 係的他選擇進入了企業(ye) 。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雞場的飼養(yang) 員,負責給一萬(wan) 隻蛋雞配飼料、鏟糞、揀蛋。記不清每天要工作多久,但是每天忙完這些都已經累到趴下,沒有精力再去忙其他事。就是這樣的一份工作,施亮一幹就是半年。
發展的基礎是堅持與(yu) 忍耐。1995年至1996年,市場經濟製度建立的初期,“找米下鍋,借雞生蛋”是一種時尚,飼料產(chan) 業(ye) 在技術上處於(yu) 空白。揚翔的前身龍寶公司希望與(yu) 高校聯合實施產(chan) 品研發,而在飼養(yang) 員的崗位上的施亮加入到了“引進技術、引進管理、尋求合作、建廠租廠”的先鋒隊中,他負責的內(nei) 容逐漸從(cong) 獸(shou) 醫領域變成了動物營養(yang) 領域。施亮說:“幾乎是全新的領域,自己重新學習(xi) 的知識。”研發產(chan) 品和技術轉型都需要高校的支持,施亮與(yu) 何瑞國老師取得聯係後,獲得幫助,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橋梁。產(chan) 品的階段性成果讓企業(ye) 建立了自己的經營陣地,也讓施亮得到了企業(ye) 的關(guan) 注與(yu) 重視。“慢慢的從(cong) 擔任技術經理負責質量管理,到管理外部銷售麵向整個(ge) 市場,自己逐漸做過了企業(ye) 中所有的主要崗位。”
不同的領域與(yu) 職位的變化,讓剛剛熟悉工作的施亮不斷麵臨(lin) 新的挑戰。他坦言並不舒服,但就是這樣不斷的曆練,讓他成長的更快,走上了帶領揚翔發展的領導地位。2006年,揚翔公司正式開始集團化運作,施亮出任公司總裁,一直至今。
“管理、人才、技術、資本是影響企業(ye) 的核心要素,企業(ye) 在提高技術地位的同時選擇校企合作。華農(nong) 在農(nong) 牧板塊中名聲響亮,在獸(shou) 醫領域科研領先,母校肯定是首選。”施亮介紹,緊密合作的同時也會(hui) 吸納母校的優(you) 秀人才,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xi) 崗位。
揚翔的發展曆程傾(qing) 注了施亮大量心血,他曾先後被評選為(wei) 全國第五屆優(you) 秀鄉(xiang) 鎮企業(ye) 家,中國農(nong) 牧企業(ye) 十大CEO,中國飼料標準化委員會(hui) 委員,廣西飼料工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中國飼料工業(ye) 協會(hui) 科技進步工作者,2010、2012年、2013年度廣西優(you) 秀企業(ye) 家。
但成功之後的施亮並未“忘本”,富而思源,施亮把回饋社會(hui) 、感恩母校作為(wei) 一種義(yi) 務和責任,一直傳(chuan) 承。近幾年,揚翔集團在社會(hui) 公益方麵累計募捐善款5500多萬(wan) ,投入數百萬(wan) 元資助貧困大學生,汶川大地震、廣西抗洪救災等都出現了揚翔的身影。2009年,在施亮的積極推薦下,揚翔集團與(yu) 我校簽署產(chan) 學研合作協議,並在我校成立“揚翔班”共同探索農(nong) 牧領域人才的培養(yang) 新模式,幾年來,累計向我校投入近千萬(wan) 元。
“選擇創業(ye) ,要比《中國合夥(huo) 人》考慮得更多”
回顧近幾年帶領揚翔發展,施亮細數著工作中讓自己滿意的創業(ye) 興(xing) 業(ye) 閃光點。
自2006年揚翔公司開始集團化運作以來,施亮帶領全體(ti) 管理團隊,順利實現從(cong) 單體(ti) 公司到集團化公司,從(cong) 區域性公司到全國性公司的管理轉型。公司明確戰略方向,將投資集中於(yu) 農(nong) 牧行業(ye) 。提高在生產(chan) 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等方麵的管理水平。公司的業(ye) 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轉型後每年的銷量和利潤達到近50%的高增長率。2010年,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業(ye) 務需要。施亮主導信息管理係統的升級換代,引進了金蝶公司的管理軟件,同時開發一係列新的管理軟件係統如豬場養(yang) 殖管理係統、農(nong) 戶管控係統、客戶關(guan) 係管理係統、食品安全追溯係統等。2011年,在“豬料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精、料、保”結合的營銷模式,這種營銷模式提高了養(yang) 殖戶的養(yang) 豬綜合效益,受到了用戶的歡迎。
對於(yu) 學生創業(ye) ,施亮認為(wei) ,對自己認準的創業(ye) 領域有透徹了解的學生要大膽的去創業(ye) ,但不希望創業(ye) 成為(wei) 一種風潮,學生為(wei) 了趕潮流而去創業(ye) 。出個(ge) 點子獲得風險投資是創業(ye) ,朝著創立一個(ge) 完整的企業(ye) 也是創業(ye) 。當要創立一個(ge) 完整的企業(ye) ,要去考慮的更是方方麵麵。電影《中國合夥(huo) 人》中,三個(ge) 年輕人從(cong) 學生年代相遇、相識,擁有同樣的夢想至一起打拚事業(ye) ,共同創辦“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但就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三個(ge) 人產(chan) 生分歧。施亮覺得,創業(ye) 團隊需要磨合,好的創業(ye) 團隊需要優(you) 秀的領導把成員粘合在一起,充分發揮每個(ge) 人的優(you) 勢,“出現分歧要及時彌合,但早期製定好規則,規範治理結構,對於(yu) 企業(ye) 的長久發展才是關(guan) 鍵。”
“創業(ye) 本身存在風險,若成功,激勵學生成長,若失敗,對學生打擊同樣很大。”從(cong) 學校角度,施亮建議,除了在創業(ye) 環境、資金等方麵提供幫助之外,還需聘請社會(hui) 專(zhuan) 業(ye) 人士為(wei) 學生提供創業(ye) 谘詢、審定學生的創業(ye) 方案,減少學生可能會(hui) 走彎路的風險。
“創業(ye) 絕對是對自己人生的一次很好的挑戰。”施亮勉勵大學生道。麵向未來,施亮信心滿滿。
(本文攝影 張婧瑤, 劉三寶、蔣朝常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