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貴青,中共黨(dang) 員,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副院長。微生物學會(hui) 獸(shou) 醫學分會(hui) 青年副主任委員、中國畜牧獸(shou) 醫學會(hui) 獸(shou) 醫公共衛生學分會(hui) 常務理事。先後獲評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 、“十大青年崗位能手”、研究生指導教師“教書(shu) 育人獎”。長期專(zhuan) 注於(yu) 動物冠狀病毒致病與(yu) 免疫機製和防控產(chan) 品創製研究,首次發現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凝集素樣結構,闡明冠狀病毒識別糖受體(ti) 的分子機理,係統研究了動物冠狀病毒非結構蛋白參與(yu) 病毒複製和免疫逃逸的新機製,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等期刊發表論文70餘(yu) 篇。
(通訊員:王永芳 王 晶 王延華 汪楚琪)第一次見到彭貴青老師,是在陳華癸院士的紀念儀(yi) 式上。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固定研究成員,對陳院士治學育人的方法深有感悟,侃侃而談。“陳院士說過,學校不可能提供學生一生需要的獵物,而是應該給學生提供獵槍和使用獵槍的方法。”這不僅(jin) 是陳院士的育人之道,在彭老師這裏也得到了傳(chuan) 承與(yu) 發揚,成為(wei) 他的育人信條。
春意盎然的微雨時節,我們(men) 在學院辦公室又見到了彭貴青老師。和平日裏一樣,彭老師著裝樸素幹練,手提黑色公文包,親(qin) 切地與(yu) 我們(men) 打招呼,他特別說道:“同學們(men) 可以放鬆些,不必緊張,也不必拘束”。談笑間,彭老師謙和有禮,使我們(men) 如沐春風。我們(men) 坐在彭老師身旁,細聽他娓娓道來自己在育人道路上的所感所想所思……
求學:初心不改,砥礪奮進

“我高考的第一誌願就是報考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獸(shou) 醫係”,談及自己進入獸(shou) 醫學科的初心,彭貴青老師回憶:高中時期,家中養(yang) 殖的豬因疫病大規模死亡,造成家裏經濟損失嚴(yan) 重,自此,他心中便埋下一顆學獸(shou) 醫、懂獸(shou) 醫的種子。1997年,他如願成為(wei) 我校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的一名本科生。“雖然報考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出乎我家裏所有親(qin) 人的意料,但這是我的夙願,後來留在獸(shou) 醫研究領域繼續教書(shu) 育人,也是我的不變初心!”彭老師笑著說道。
在求學過程中,彭貴青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深入參與(yu) 科學問題的探討,受到多名教授學者的關(guan) 心與(yu) 鼓勵。慢慢地,他發現:自己不僅(jin) 對獸(shou) 醫領域的科學研究感興(xing) 趣,也能夠在該領域實現自己的價(jia) 值。他走上科研道路,留在獅子山成為(wei) 一名教師,致力於(yu) 教書(shu) 育人,幫助更多學生成長。彭老師說:“一個(ge)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科研需要團隊的力量。團隊協作是互幫互助、促進成長、擴大優(you) 勢的最佳方式。”如今,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已然枝繁葉茂,在畜牧獸(shou) 醫領域發光發熱。

傳(chuan) 承:得遇良師,耳濡目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彭貴青老師對此表示,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給他們(men) 灌輸大道理,真正的育人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宏大的家國情懷教育應當落腳於(yu) 生活和科研的點點滴滴之中。
對彭貴青老師的育人理念起到重要作用的有兩(liang) 位人物,一位是彭老師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陳煥春院士,從(cong) 他那裏,彭老師認識到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度去發揮,要培養(yang) 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因此,彭老師在培養(yang) 學生時,也非常注重學生自我驅動力的培養(yang) ,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第二位是彭老師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吳建國教授,從(cong) 他那裏,彭老師感受到要培養(yang) 學生“講完整故事”的能力。彭老師認為(wei) ,做科研不僅(jin) 要把頭開好,更要把尾收好,注重凝練固化成果才有實在的科研意義(yi) 。
彭貴青老師回憶道:“在碩士研究生求學期間,陳煥春院士就經常教導我們(men) ,不僅(jin) 要解決(jue) 自己的‘小問題’,更要關(guan) 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問題’!”這種科研工作者的“大愛”,不但指引著彭老師科研道路上的前進方向,樹立了彭老師教書(shu) 育人中立德樹人的思想觀念,更引領著他的團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一路前行。

育人:化育桃李,有求必應

十年前,彭貴青老師回到母校工作,盡管科研經曆豐(feng) 富,但如何快速成長為(wei) 一名遊刃有餘(yu) 的博士生導師,還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彭老師回憶:“那時,第一批學生剛進入我的實驗室,作為(wei) 他們(men) 的導師,我就是第一責任人,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學習(xi) 。半夜12點之後睡覺,都是家常便飯。”
今年正是彭貴青老師教書(shu) 育人的第十年,他以自身學識和人生閱曆為(wei) 燭火,給學生們(men) 傳(chuan) 遞著科研道路和人生旅途中所需要的光和熱,關(guan) 乎學習(xi) 與(yu) 科研,更關(guan) 乎成長與(yu) 人生。對待學習(xi) 和科研,他是一位嚴(yan) 謹、耐心的導師。團隊博士生郭逢林講道:“由於(yu) 我前期和現在做的科研內(nei) 容不同,剛開始進入實驗室時,我對於(yu) 結構這方麵的內(nei) 容幾乎是空白的。第一個(ge) 結構解析是彭老師手把手教我的,他像兄長一樣耐心、細心地指導我做實驗,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後來,彭老師專(zhuan) 門購置了這方麵的書(shu) 籍讓我補充學習(xi) 相關(guan) 知識。彭老師的親(qin) 身示範,幫助我們(men) 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做好實驗”。
在日常生活中,彭貴青老師是亦師亦友的大家長。團隊博士生陳奕熹提到:“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漢肆虐,我們(men) 不能來學校開展實驗。每次線上組會(hui) ,彭老師除了讓我們(men) 推進科研學習(xi) 以外,還會(hui) 提醒我們(men) 在家裏多孝順、陪伴父母,多幫家裏幹點家務活,多參與(yu) 家庭活動。”彭老師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我認為(wei) ,導師與(yu) 學生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既要做良師,也要做益友。”
在談到對“三全育人”的理解時,彭貴青老師認為(wei) :時時處處皆育人,事事人人皆育才。作為(wei) 導師,傳(chuan) 授知識和技能是最基本的,同時,在學生的未來定位、品德塑造等各個(ge) 方麵,導師都要給予正確引導。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既深且遠的,學生身上一般都有導師的影子。培養(yang) 學生是一個(ge) 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師不僅(jin) 要做知識的傳(chuan) 遞者,更要教會(hui) 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科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師者,所以傳(chuan) 道受業(ye) 解惑也。”“傳(chuan) 道”是放在第一位的,作為(wei) 教師,既要精於(yu) 授業(ye) 解惑,更要以傳(chuan) 道為(wei) 己任。教師既是經師,更是人師。彭貴青老師身體(ti) 力行地做到了這一點,以身作則,為(wei) 人師表,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榜樣。
團隊博士生焦哲提到,“彭老師作為(wei) 研究生導師,指導我確立優(you) 質的科研選題,運用科學有效的科研方法,為(wei) 我們(men) 提供優(you) 良的科研環境等。特別是,他在科研過程中不遺餘(yu) 力地為(wei) 我們(men) 指點迷津,一旦我們(men) 遇到很難解決(jue) 的問題,他甚至會(hui) 聯係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專(zhuan) 門為(wei) 該課題召開小型研討會(hui) ,請行業(ye) 內(nei) 的專(zhuan) 家教授為(wei) 我們(men) 進行一對多的指導,這對我們(men) 的科研幫助非常大。與(yu) 此同時,在科研生活中,彭老師還通過思想引導、心理引導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平日裏,我們(men) 實驗室積極開展團建活動,彭老師給我們(men) 講授人生道理、規劃職業(ye) 生涯等,對我未來的職業(ye) 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彭貴青老師團隊的實驗室裏,每周的組會(hui) 及文獻匯報都風雨無阻地進行。文獻講解時,團隊成員並不是泛泛地把一篇文獻講解完,而是每個(ge) 人都提出自己思考的問題。講解後,彭老師經常認真梳理文獻脈絡,深化每個(ge) 團隊成員對文獻內(nei) 容、邏輯和創新之處的理解。團隊博士生陳奕熹說道:“不論是研一的小白,還是資深博士,彭老師都會(hui) 盡心地了解、關(guan) 心每一個(ge) 人,指導每一個(ge) 人的課題。組會(hui) 上,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共同提出問題,盡可能地去幫助每一位團隊成員,針對其在課題中遇到的困難出謀劃策。這種持之以恒、團結協作的精神對我們(men) 的科研學習(xi) 生活產(chan) 生深遠影響。”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yang) 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chan) 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chuan) 授知識、培養(yang) 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總書(shu) 記還說,教師要成為(wei) 大先生,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wei) 全麵發展的人。彭貴青老師正是踐行總書(shu) 記講話精神的典型代表,他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致力於(yu) 培養(yang) 肩負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重任的下一代。
“嚴(yan) 格也是一種大愛”,彭貴青老師認為(wei) ,既要培養(yang) 大國工匠——基礎知識紮實的科研人員,也要培養(yang) 行業(ye) 精英——產(chan) 業(ye) 內(nei) 引領發展的領軍(jun) 人才,還要培養(yang) 具有決(jue) 策能力的政府人才。彭貴青老師以授人以漁的方式方法為(wei) 指導,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努力培養(yang) 擁有寬廣視野、戰略思維、世界眼光的優(you) 秀學生!他說:“不論學生入校時是低著頭還是抬著頭走進來,希望他們(men) 畢業(ye) 之時,都是昂首挺胸地邁著自信的闊步走出校園的!”
(審核:代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