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愛珍教授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記者 劉濤 攝)
郭愛珍,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二級崗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農(nong) 業(ye) 科研傑出人才,全國動物防疫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牛羊組組長,國家動物結核病(專(zhuan) 業(ye) )實驗室主任,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她從(cong) 事牛病防控基礎與(yu) 應用研究,同時長期堅持在教學育人一線,以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wan) 教,教人求真;千學萬(wan) 學,學做真人”作為(wei) 座右銘,曾獲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本科“教學質量優(you) 秀一等獎”。自2003入職以來,她共培養(yang) 了137名研究生,先後4次獲得“研究生就業(ye) 工作貢獻獎”。2024年,郭愛珍獲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第八屆“師德標兵”。
以“問”啟學,當好學生引路人
熟悉郭愛珍教授的學生都知道,她是一位性情十分隨和開朗的老師。博士生趙夢瑩說,雖然已經在國內(nei) 外享有很大名氣,但郭老師在麵對學生時,從(cong) 來都是輕言細語,平易近人。
郭愛珍總是鼓勵學生積極提問,並認真對待每一個(ge) 問題,絕無敷衍。她常對學生說:“你們(men) 正處於(yu) Log phase(對數生長期),應充滿活力,開拓思維,無懼困難,勇往直前!”通過“問”的方式,郭愛珍教授鼓勵學生探索未知,賦予他們(men) 更多的自主權,幫助他們(men) 在學術道路上找到方向、燃起熱情。
“學校是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後備人才的地方,因此,培養(yang) 方向應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作為(wei) 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郭愛珍教授總是能夠敏銳地把握畜牧業(ye) 發展的新趨勢,並將這些前沿動態融入教學內(nei) 容。
在畜牧業(ye) 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養(yang) 殖模式轉型的背景下,郭愛珍根據行業(ye) 發展需求,先後開設和主講了《動物保護和福利》《獸(shou) 醫流行病學》《牛病學》和《生物安全學》等4門課程,為(wei) 學生們(men) 提供係統的知識體(ti) 係和豐(feng) 富的實踐機會(hui) 。她認為(wei) ,創新源於(yu) 思考,隻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才能激發思想的碰撞和靈感的閃現,因此持以“問”啟學的教學理念,並將其貫穿於(yu) 課堂和實驗室教學中。
除了課堂教學,郭愛珍教授還將豐(feng) 富的臨(lin) 床經驗和科研成果應用於(yu) 指導學生的實踐工作。她先後指導了近50名本科生進行生產(chan) 實習(xi) 、畢業(ye) 實習(xi) 、暑期實踐和SRF研究,幫助他們(men) 將理論知識轉化為(wei) 實際能力。學生們(men) 不僅(jin) 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還在學術研究方麵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多名學生的論文被評為(wei) 省級和校級優(you) 秀論文,她也先後2次獲大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優(you) 秀指導教師”。
在培養(yang) 研究生方麵,郭愛珍特別強調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她認為(wei) ,課題研究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獲取結果,更是培養(yang) 學生科學思維和解決(jue) 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她將課題研究視為(wei) 一個(ge) 將“小題大做”與(yu) “擅做擅成”結合的實踐過程,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學會(hui) “做人做事”的過程。對於(yu) 課題本身,她不以高低或好壞來評判,而是相信“學生感興(xing) 趣的課題就是好課題”。
“郭老師特別注重學生的個(ge) 性化發展,她堅信每位學生都是一塊璞玉,隻有因材施教,精準雕琢,才能成為(wei) 社會(hui) 的棟梁之材。”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辦公室主任常帥說。
麵對不同天賦和學術基礎的學生,郭愛珍教授不拋棄、不放棄。實驗室的學生經常遇到科研不順利的情況,每當如此,郭愛珍教授總是能夠坐下來與(yu) 學生一起分析問題:有的是“討論得多而實際操作少”,有的是“實踐得多但總結和發表成果少”。
“我通常會(hui) 提醒他們(men) ,項目是逐步推進的,需要團隊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郭愛珍說,要細心地幫他們(men) 分解任務,找出原因,整理成思路圖,以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理解。“學生來之前可能還淚流滿麵,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似的,一旦他們(men) 明白了,通常會(hui) 帶著笑容離開。”
“要解決(jue) 學生的問題,首先需要嚐試共情理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替他考慮問題。”麵對學生在學習(xi) 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問題,郭愛珍總是能夠給出圓滿的解決(jue) 方案。她曾經幫心思縝密鑽入“牛角尖”同學成功走出困境,也曾成功勸導幾名麵臨(lin) 輟學的研究生重返校園,並通過細心指導幫助他們(men) 順利完成學業(ye) 。其中,兩(liang) 名學生還前往歐美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
瞄準產(chan) 業(ye) ,讓學生做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
“要做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這是郭愛珍常常對學生說起的一句話。在她看來,真正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才需要具備三個(ge) 核心條件:一是強烈的“四個(ge) 意識”,二是過硬的業(ye) 務能力,三是全麵的綜合素質,三者缺一不可。
她向學生解析如何將“四個(ge) 意識”落實到每個(ge) 人的日常生活中;以行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從(cong) 理論基礎、實驗室技術和臨(lin) 床技能培養(yang) 等方麵,讓學生強練內(nei) 功;讓學生參與(yu) 評獎評優(you) 、會(hui) 務以及臨(lin) 床服務等工作,提高個(ge) 人綜合能力。
為(wei) 了提高實驗室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權威性,她還建立了實驗室的製度體(ti) 係,並將對學生的各種行為(wei) 舉(ju) 止要求上升為(wei) 實驗室的SOP(標準操作程序),供學生參考。
一位畢業(ye) 生已是某公司高管,當她回憶自己的學生生涯時,十分感慨地說:“那個(ge) 時候沒有辦法理解郭老師為(wei) 什麽(me) 總要我們(men) 學習(xi) 一些和我們(men) 自己課題看起來沒有關(guan) 係的技術,工作時才慶幸當時聽了郭老師的話,沒想到就這麽(me) 一個(ge) 看起來和我研究無關(guan) 的事情,成就了現在的我。”另一位畢業(ye) 生深情地對郭老師說:“真的很感謝老師,要不是當年您把我抓得緊,我都不知道自己會(hui) 荒廢成什麽(me) 樣子!”
每年暑期社會(hui) 實踐,她都會(hui) 帶領學生奔赴一線。2023年的暑假,她帶領團隊老師和研究生到青海省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玉樹州曲麻萊縣、重慶巫溪縣、雲(yun) 南寧蒗縣等國家級重點幫扶縣進行科技幫扶,到甘肅張掖市進行牛呼吸疾病綜合征防治技術推廣,到湖北枝江縣進行科技特派員現場服務,到新疆伊犁、甘肅蘭(lan) 州、四川成都等地進行技術培訓和會(hui) 議報告,到企業(ye) 談技術轉讓,同時兼顧臨(lin) 床牛病診治服務,沒有休息過一天。
剛剛進入團隊的博一同學姬琬楓說,郭老師一直都很忙,地方上有需求基本會(hui) 去做技術服務,但是隻要他們(men) 課題上有問題去約郭老師,都能見得到。“有時候半夜躺在床上玩手機,看到郭老師還在群裏分享文獻、認真學習(xi) ,內(nei) 心就會(hui) 覺得很罪惡。”姬琬楓說,郭老師言傳(chuan) 身教,給他們(men) 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這一目標必然需要大量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為(wei) 此,郭愛珍將培養(yang) 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型人才視為(wei) 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積極推動教學國際化,幫助學生樹立全球視野。
在她的推動下,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的《獸(shou) 醫流行病學》課程實現了國際化。她開設了全英語授課的課程,並邀請外籍專(zhuan) 家參與(yu) 授課。這種跨文化的教學模式為(wei) 學生提供了了解國際前沿技術和研究動態的機會(hui) ,也增強了他們(men) 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競爭(zheng) 力。她還派遣9名研究生前往國外訪學,3名學生參加國際會(hui) 議並進行口頭發言。此外,她與(yu) 澳大利亞(ya) 默多克大學合作,培養(yang) 了2名雙學位博士生,並成功主辦了4次國際會(hui) 議。
目前,郭愛珍已培養(yang) 了137名研究生,並四次獲得“研究生就業(ye) 工作貢獻獎”。在她的努力下,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前來求學。她共招收了11名留學生,其中一名學生被評為(wei) “農(nong) 業(ye) 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優(you) 秀研究生”。
言傳(chuan) 身教,甘當“青椒”的渡人梯
郭愛珍教授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ang) ,認為(wei) 帶好青年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環節。她領銜的“牛病防控基礎與(yu) 應用創新團隊”是一支較為(wei) 年輕的學術團隊,包括6名來自3個(ge) 不同學係的教師和5名科研助理,除她本人外,均為(wei) 青年教師。
為(wei) 凝聚團隊力量並高效開展科研和教學,郭愛珍教授通過例會(hui) 與(yu) 個(ge) 別談心,深入了解每位老師的需求和問題,從(cong) 科研方向到實驗室管理都體(ti) 現分工協作,強調公平公正,並鼓勵團隊成員“要大氣、有格局”。她經常提醒團隊中的年輕教師,要學會(hui) “彈鋼琴”,既要考慮全局,也要注重細節,以實現工作的統籌兼顧。她以身作則,嚴(yan) 於(yu) 律己,工作節奏快,贏得了陳穎鈺、陳建國、陳曦等青年教師的深深敬佩。
平台和人才是學科和團隊發展的基石。多年來,郭愛珍教授著力打造三個(ge) 相關(guan) 平台:一是獸(shou) 醫流行病學教學和科研平台,二是牛病防控研究和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二是人獸(shou) 共患結核病基礎研究和防控技術平台。她充分利用國內(nei) 外資源,推動獸(shou) 醫流行病學的國際化發展,參與(yu) 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師資培訓項目,為(wei) 全國23所高校培養(yang) 了獸(shou) 醫流行病學師資,使我校獸(shou) 醫流行病學課程從(cong) 一門本科生課程發展為(wei) 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英文共四門課程,建成了獸(shou) 醫流行病學線上MOCC課程。同時,她還創建了湖北省獸(shou) 醫流行病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並在中國畜牧獸(shou) 醫學會(hui) 牽頭成立了流行病學專(zhuan) 業(ye) 組,主辦了三屆全國獸(shou) 醫流行病學學術交流會(hui) 和十一屆全國牛病防製和產(chan) 業(ye) 發展研討會(hui) ,促進國內(nei) 外的學術交流。
麵對人才短缺和引進難題,郭愛珍教授一方麵利用國際國內(nei) 資源培養(yang) 提高現有人才的業(ye) 務水平,另一方邀請學院內(nei)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誌趣相投的年輕人加盟以擴整隊伍;同時,盡力從(cong) 海外引進高水平人才。近年來,她成功整合了一支牛病防控基礎與(yu) 應用研究團隊,建立了一支從(cong) 事獸(shou) 醫流行病學教學和科研的隊伍。對於(yu) 新引進的年輕教師,無論是團隊內(nei) 外,郭愛珍教授都盡力提供支持,推動他們(men) 的職業(ye) 成長。通過“引人才、築人才、創人才”三輪驅動,有力地促進了團隊建設和學科發展。
作為(wei) 一位臨(lin) 近退休的教師,郭愛珍教授依然充滿熱情,總感到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常為(wei) 無法將事情做得更好而感到焦慮。
經常有人問郭愛珍教授:你攬這麽(me) 多事不累嗎?對你有什麽(me) 好處嗎?她笑而不語。在她看來,人的一生很短,能為(wei) 社會(hui) 幹事的時間更短,不求聞達於(yu) 世,但求無愧於(yu) 心。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年近花甲的郭愛珍教授,用真誠、博愛、敬業(ye) 、奉獻,在科教興(xing) 國的偉(wei) 大征程中,做了她應做的和能做的。在啟航新征程的大潮中,郭愛珍教授將賡續初心,爭(zheng) 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陳穎鈺 汪昱均 劉濤 采寫(xie) )
審核人:郭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