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磊,動科動醫學院2017級預防獸(shou) 醫博士,師從(cong) 張安定教授,主要開展利用pAgo蛋白開發細菌遺傳(chuan) 操作係統及該蛋白作用機理的研究,以及TREM-1的配體(ti) 分子Actin的鑒定工作。以第一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h》、《Frontiers in Immunology》、《Microbes and Infection》雜誌上發表論文三篇。曾榮獲“2018-2019學年農(nong) 業(ye) 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優(you) 秀研究生”、“勃林格殷格翰獎學金”、“優(you) 秀博士資助計劃”、“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獎勵。

付出迎正果
付磊始終堅信做好科研的第一要素就是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和付出。雖然吃過苦、喊過累,但他始終堅信付出就會(hui) 有結果。
從(cong) 本科二年級進入張安定老師實驗室學習(xi) 至今,身邊的同學陸續從(cong) SRF項目中退出,但付磊選擇堅持下來,最終迎來了滿意的結果。在研究生期間,他始終將科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縱然學生工作、參與(yu) 實驗室管理、學術會(hui) 議、出差等等占據了較多的時間,但他依然會(hui) 合理安排好實驗,盡量保證實驗進度,確保課題順利進行。
談及有無科研難題,付磊表示,曾經他在開展利用pAgo蛋白構建一套快速高效的細菌遺傳(chuan) 操作係統時,為(wei) 打破瓶頸,他和導師利用周末的“空閑時間”,來到同濟大學尋求項教授的幫助。時間有限,付磊上午和老師們(men) 討論交流下午便趕回實驗室部署安排實驗,逐個(ge) 嚐試和論證、突破,最終研究成果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h》上。至今,付磊發表一作SCI論文三篇,參與(yu) 發表SCI論文九篇,申請專(zhuan) 利二項,這些都是他多年來努力付出的成果。
嚴(yan) 師出高果
當談及導師張安定教授時,付磊表示,張教授既給予他良師益友般的耐心指導,又給予其無微不至的關(guan) 懷。為(wei) 此,付磊心懷感恩,立誌在科研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張老師常說,搞科研需要付出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才能收獲碩果。”付磊說道。在要求學生高效率學習(xi) 並保證在科研上有大量時間的投入的同時,張安定教授自己也是身體(ti) 力行,以實際行動為(wei) 大家樹立榜樣。然而,時間和精力的大量投入不代表實驗進程一帆風順,付出與(yu) 成果不相等也是科研過程中常常發生的。付磊表示,每當實驗遇到坎坷或失敗的時候,張教授都會(hui) 嚴(yan) 格要求大家多思考、認真分析問題,並找出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當科研結果沒有按照設想發展下去時,負結果也是結果,要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要麽(me) 解決(jue) 問題回歸主線,要麽(me) 找出閃亮點、創新點。
師從(cong) 張安定教授的這些年裏,付磊表示他學到最深刻的道理是:所有的成功都源於(yu) 一直以來的堅持。從(cong) 本科二年級到博士階段持之以恒的學習(xi) 和科研探究,到投稿、修稿過程中張老師反複的要求“付出99%的努力和什麽(me) 都沒做是一樣的”,都少不了“堅持”二字。付磊說:“隻有堅持,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美。 ”
寄語和未來
被問及有什麽(me) 話想對對師弟師妹們(men) 說時,付磊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注重基礎知識和操作的同時加強思維邏輯訓練,要學會(hui) 獨立思考,培養(yang) 自己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長時間的堅持付出,全身心的投入是接近成功的重要途徑。多領域、深層次開拓視野,不斷突破,不斷創新才能在自己專(zhuan) 業(ye) 領域獲得一席之地。
“每個(ge) 人在科研的道路上都會(hui) 遇到挫折與(yu) 困難,要迎難而上,主動訴說與(yu) 交流,師兄師姐及導師提供的幫助與(yu) 引導可能會(hui) 讓你豁然開朗,更重要的是,麵對科研帶來的枯燥與(yu) 壓力,要學會(hui) 排解壓力,調整心態。”回憶多年科研經曆,付磊總結道。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付磊說,比起企業(ye) 與(yu) 研究機構的研究所,他更願意選擇繼續讀博後及在高校從(cong) 事科研教學工作,這樣不僅(jin) 能極大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且還能將自己的所學教授給國家未來接班人。“這是一項很神聖的使命與(yu) 任務。”未來他願意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領域,為(wei) 行業(ye) 做出科研成果,更為(wei) 國家做出自己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