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夏婷 楊京)在生豬健康養(yang) 殖協同創新中心三樓實驗室,記者見到了彭忠,他謙遜有禮,平易近人。彭忠,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動物醫學院博士後,合作導師雷明剛教授和陳煥春院士。近三年彭忠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篇,撰寫(xie) 專(zhuan) 著一章節;先後榮獲校級優(you) 秀博士論文,IPVS2018青年獸(shou) 醫獎(唯一獲獎中國代表),ASM Student and Postdoctoral Travel Award,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中國畜牧獸(shou) 醫學會(hui) 獎等多種獎項,並於(yu) 2018年入選武漢青年科技朝陽計劃。

常懷感恩 以興(xing) 趣心認識科研
彭忠說,對待事物的興(xing) 趣是可以慢慢培養(yang) 的,科研也不例外。他在本科期間對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學習(xi) 並不感興(xing) 趣,是碩士導師一次次的引導,讓他找到了方向,漸漸萌生了對科研的熱情。彭忠笑道,他最初選擇讀研的原因並不單純,兼職輔導員的經曆讓他愛上了學生工作,但得知要留校做輔導員至少需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曆,他才開始潛心備考,並成功考入吳斌教授課題組。隨著碩士階段對本專(zhuan) 業(ye) 進一步地學習(xi) ,彭忠慢慢忘記了自己讀研的初衷,而是對科研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彭忠特別感恩陳院士、吳老師以及王湘如老師,他們(men) 在獸(shou) 醫行業(ye) 身體(ti) 力行以及對學生言傳(chuan) 身教都給了自己巨大的感染和幫助,他們(men) 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jue) 科研問題。
有了興(xing) 趣,就有了動力。彭忠用兩(liang) 年時間做完博士課題後申請去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聯合培養(yang) 學習(xi) 了兩(liang) 年,回國後又留在陳院士的團隊繼續做博士後。一路奔跑,一路成長,彭忠在交談中,十分感歎。他說,一路走來,自己都特別幸運,每個(ge) 節點都有“貴人”相助,國內(nei) 國外導師的諄諄教誨,團隊成員的鼎力支持,都給了自己信心與(yu) 力量,讓自己堅定地走上了科研之路。
他回憶,學生階段有兩(liang) 件事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在美國求學時,陳院士突然打來慰問電話,叮囑彭忠在國外照顧好自己,他特別感動,陳院士工作繁忙、學生眾(zhong) 多,但卻記掛著每一位學生。第二件是彭忠去美國之前問了吳斌教授一個(ge) 問題:“如果我有幸在美國取得了一些成就,您對成果的署名有要求嗎?”吳斌教授說,科研是無國界的,他無所謂署名,隻希望彭忠開闊眼界、學有所獲,幹幹淨淨地去、幹幹淨淨地回。筆者也相信,正是導師們(men) 這種“德為(wei) 人先、行為(wei) 世範”品質的感染,讓彭忠對動物醫學專(zhuan) 業(ye) ,對科研有了新的認知,在自己專(zhuan) 注的方向不斷積累研究成果。
不驕不躁 用平常心潛心科研
近期,彭忠以第一作者在微生物學期刊《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發表了一篇綜述性研究論文。成果的背後是整個(ge) 團隊六年的長跑曆程。這篇論文的數據十分龐大,他們(men) 經曆過多次失敗,但並沒有氣餒。六年裏,整個(ge) 團隊認真統計分析,嚴(yan) 格比對核查,確保論文數據的準確性與(yu) 可靠性。談到自己的生活,他說很平淡,但又非常充實和快樂(le) 。在實驗室時潛心做實驗,回家後與(yu) 妻子一起遛狗,討論近期課題的規劃,作息十分規律。
在科研路上,總會(hui) 遇到很多困難與(yu) 挫折,彭忠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不驕不躁,堅守一顆平常心,不斷努力,一定會(hui) 在自己專(zhuan) 注的方向取得一點收獲。
堅定信念 以執著心投身科研
一個(ge) 人的成就有多大,不是看他有多少力量,而是能堅持多久。雖然自居一顆平常心,但彭忠認定了的就一定會(hui) 執著追求。嚐試第一個(ge) 研究課題時,彭忠並不自信,但是導師的鼓勵和信任推動他不斷地向前邁進,也開啟了他對科研的探索之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彭忠一直在努力,在堅持。不僅(jin) 對科研如此,對待愛情亦是如此,他與(yu) 妻子長達七年的愛情長跑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並即將迎來愛的結晶,雖然常有分離,但彭忠說,無論在哪裏,在關(guan) 鍵時候,妻子總能給自己鼓勵與(yu) 支持。對於(yu) 未來,彭忠認為(wei) 科研就是靜下心來不帶著任何功利心地研究自己感興(xing) 趣的問題,如果有機會(hui) 進入科研院所,他會(hui) 堅持做科研,如果是去企業(ye) ,他也會(hui) 一直在這個(ge) 行業(ye) 裏麵,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彭忠對初入校的師弟師妹們(men) 說,既要學會(hui) “幹一行愛一行”,也要學會(hui) “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做成並做好”。我們(men) 這一代人“生正逢時,未來可期”,要把握住最好的時光,在失敗時敢於(yu) 再嚐試,在成功時仍繼續向前。
他一直在這個(ge) 領域腳踏實地,潛心向前,以“興(xing) 趣心”為(wei) 導向,用“平常心”對待成敗,以“執著心”不懈追求,這是彭忠的科研“三心”,也是他收獲成功果實的關(guan) 鍵。
審核人: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