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生豬健康養(yang) 殖協同創新中心,一樓大廳牆壁上“創新、創造、創業(ye) ”“人才立國、科技強國、產(chan) 業(ye) 興(xing) 國”兩(liang) 行大字引人注目。它是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教授對中心發展的期許,也早已成為(wei) 每位動科動醫學院師生內(nei) 化於(yu) 心的價(jia) 值追求。
過去五年,在學校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的指引下,動科動醫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創新、創造、創業(ye) ”理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狠抓一流學科建設,書(shu) 寫(xie) 了“人才立國、科技強國、產(chan) 業(ye) 興(xing) 國”的牧醫華章。
改革創新:培養(yang) 可堪重任的新時代卓越農(nong) 牧人才
2020年9月,正式啟動的教育部新農(nong) 科研究與(yu) 改革項目《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協同育人機製創新與(yu) 實踐》拉開了動科動醫學院新一輪人才自主培養(yang) 模式改革創新的序幕。
“人才培養(yang) 要體(ti) 現時代精神,回答時代之問,還要回應社會(hui) 之需。”動科動醫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劉興(xing) 斌說。近年來,動科動醫學院聚焦“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開展了一係列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與(yu) 實踐探索,交出了“科教融合、產(chan) 教融通培養(yang) 新時代卓越農(nong) 牧人才”和“‘兩(liang) 家’融合,‘四循環’一體(ti) 培養(yang) 牧醫領軍(jun) 人才”兩(liang) 份答卷,生動地回答了人才培養(yang) 的時代之問、社會(hui) 之需。

▲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高翅與(yu) 動科動醫學院2022級新生共話大學與(yu) 成長
這五年,動科動醫學院持續推進人才分類培養(yang) ,先後開設生態智慧養(yang) 殖、高級臨(lin) 床獸(shou) 醫、獸(shou) 藥創製等多個(ge) 改革專(zhuan) 項,通過校企、校際、國際合作,聯合培養(yang) 行業(ye) 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

▲人才培養(yang) 改革班開班
“通過多元化課程設置和校企合作模式,將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學習(xi) 與(yu) 生產(chan) 實踐有機結合,既培養(yang) 了我紮實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提高了我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也讓我了解了行業(ye) 發展趨勢、明確了就業(ye) 方向。”人才改革班23屆畢業(ye) 生李孟孟回憶道,研究生一年級參觀牧原集團時,負責人的一句“公司敢於(yu) 重用少年大將”在她心裏紮根。2023年7月,李孟孟入職全國最大生豬養(yang) 殖企業(ye) 牧原集團。在區域育種、後台研發等崗位積累了經驗後,她在今年10月競聘上崗,成為(wei) 集團種豬育種首席負責人。

▲企業(ye) 班主任帶領學生參觀生產(chan) 車間
“從(cong) 前同學們(men) 的教學評價(jia) 大部分會(hui) 說‘老師認真負責’‘知識點講解清楚’等等,改革之後,更多同學給予了‘課程培養(yang) 了創新思維’‘提高了分析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等評價(jia) 。從(cong) 同學們(men) 的評價(jia) 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men) 的改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動物組織胚胎學》負責老師之一劉華珍教授說道。
這五年,學院注重從(cong) 優(you) 化課程體(ti) 係與(yu) 教材體(ti) 係建設上下功夫,深入挖掘產(chan) 科教資源,將優(you) 秀產(chan) 業(ye) 、科研資源融入教學,開設學科交叉類、學術前沿類課程60餘(yu) 門,建成國家級一流課程8門、省級一流課程15門,主持編寫(xie) 出版教材23部,入選“十四五”省部級及以上規劃教材10種。
同時,學院從(cong) 2021年開始布建專(zhuan) 業(ye) 核心課程智慧化改造和知識圖譜建構,助力師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提高教學效率。未來,學院還會(hui) 將知識圖譜與(yu) AI助教等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xi) 掌握前沿科學技術知識,為(wei) 引領行業(ye) 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提升育人條件是人才培養(yang) 改革的重要環節。”副院長任竹青教授說,借助第四綜合樓搬遷入駐的契機,學院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前瞻布局、精心設計,建成了國內(nei) 一流的現代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動物醫院和智能養(yang) 殖基地,新增元宇宙教室、動物醫學標本館、虛擬仿真實驗室、智能研討室等一批新形態實踐教學場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司副司長趙俊強調研元宇宙教室

▲摩洛哥卡薩布蘭(lan) 卡-賽塔特大區發展協會(hui) 主席埃爾·穆斯塔法·烏(wu) 阿裏姆參觀元宇宙教室
2022年8月,新的實驗教學中心投入使用,覆蓋整個(ge) 第四綜合樓的1-2層,使用麵積達4100餘(yu) 平米,包括新建成的動物醫學標本館和PBL、虛擬仿真、DR、B超、首個(ge) 元宇宙教室等新形態教學空間。2023年,中心還完成了外科手術、動物解剖、生理學、顯微互動等教學實驗室的數字化改造升級。

▲白俄羅斯農(nong) 業(ye) 和糧食部魯斯蘭(lan) 一行到四綜調研
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讓理論課程、實驗課程的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禽畜解剖學的課程中,書(shu) 本上的動物骨骼、肌肉結構在VR設備的輔助下“躍然紙上”;組織胚胎學和病理解剖學實驗課中師生可以通過切片數據庫隨時隨地觀察、學習(xi) 不同組織的病變;虛擬仿真項目的落地也讓原本開展難度較大的實驗和生產(chan) 技術實踐變得“觸手可及”;配備負壓試驗台、甲醛分解設備等實驗室環境的整體(ti) 改善工作也大大改善了師生的實驗課教學體(ti) 驗……
“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都是應用型專(zhuan) 業(ye) ,需要我們(men) 以大量實驗教學培養(yang) 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適應行業(ye) 發展的需求”,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範盛先研究員說。實驗教學中心的擴建和技術升級,不僅(jin) 提升了教學的直觀性和互動性,還改善了實驗條件,提升了教學效果,為(wei) 學生提供了豐(feng) 富的實驗操作和練習(xi) 資源。

▲大學生動物醫學專(zhuan) 業(ye) 技能競賽
不僅(jin) 如此,學院還擁有包括能生產(chan) 無菌動物的國家生物產(chan) 業(ye) 基地(武漢)實驗動物中心、新改建的動物醫院和實驗雞場、實驗豬場等一批校內(nei) 外實習(xi) 基地,同時與(yu) 多家知名高校和龍頭企業(ye) 發起成立3個(ge) 國家級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為(wei) 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通培養(yang) 卓越農(nong) 牧人才持續賦能。學院已獲批建設大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新實驗動物中心,這兩(liang) 個(ge) 基地的建成將為(wei) 新時代農(nong) 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奠定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條件。
“國際交流活動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師生的學術視野,也提升了他們(men)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副院長彭貴青教授說,這五年裏,學院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會(hui) 議和出國(境)訪學交流,共有206人次參與(yu) 其中。同時,學院也積極為(wei) 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國際交流機會(hui) ,設立專(zhuan) 項獎學金,支持336人次的學生參加了國際會(hui) 議或出國(境)學習(xi) 交流。

▲第二屆世界青年獸(shou) 醫大會(hui)

▲2024國際寵物健康科教創新大會(hui)

▲“One Health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國際交流茶話會(hui)
為(wei) 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學院積極申報並獲批了2項創新型國際人才合作項目和1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項。此外,學院還開設了22門次國際課程,並吸引了71名留學生來校學習(xi) 。學院與(yu)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共同舉(ju) 辦國際寵物健康科教創新會(hui) 議並開設獸(shou) 醫流行病學全英文課程,與(yu) 新西蘭(lan) 梅西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獸(shou) 醫大學洽談並推進合作辦學項目等。同時,學院組織學生團組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西澳大學、梅西大學、默多克大學短期學習(xi) 交流。大量國內(nei) 外交流合作的開展不僅(jin) 提升了國際影響力,拓寬了學術視野,還促進了學科發展,為(wei) 學院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學院師生畢業(ye) 巡遊

▲學生參加全國動物科學專(zhuan) 業(ye) 技能大賽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創新孵育盈枝碩果。五年來,動科動醫學院學生先後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雄鷹杯”“牛精英”等創新創業(ye) 和專(zhuan) 業(ye) 技能競賽中榮獲省級及以上獎勵54項,湧現出“全國暑期‘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優(you) 秀團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研究生黨(dang) 員標兵”“湖北省長江學子”等一大批優(you) 秀學生集體(ti) 與(yu) 個(ge) 人典型。2023年,陳煥春院士主持的本科人才培養(yang) 改革項目和趙書(shu) 紅教授主持的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改革項目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人才強院:築牢兩(liang) 個(ge) 一流學科高質量發展根基
“人才是學院之本,學科之基。一流的人才締造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學科孕育一流的成果。”
10月20日至23日,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劉興(xing) 斌帶領智能養(yang) 殖、獸(shou) 藥科學等學科方向負責人等前往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nei) 知名高校走訪對接,開展高水平青年人才招聘宣講,為(wei) 學院引進學科交叉人才。
近年來,動科動醫學院堅持人才強院戰略,注重引育並舉(ju) ,以“人人皆可為(wei) 堯舜”的理念,全力引才、聚才、用才、育才,形成了“你追我趕、團結奮進”的一流團隊建設圖景。2020年,學院實施《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人才團隊培育建設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人才團隊培育工作。
對於(yu) 新加盟的青年教師,學院總是想方設法“扶上馬、送一程”,從(cong) 方向凝練、團隊建設、條件支撐到生活保障等方麵給予全方位的關(guan) 心支持。
入職十年的苗義(yi) 良教授,在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由一名獨立PI成長為(wei) 一支科研團隊的負責人,也從(cong) 一名“四青”人才成長為(wei) 一名“國家傑青”。科研上,他堅守“克隆”理想,立足豬繁殖理論與(yu) 技術麵臨(lin) 的挑戰,搭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多組學數據平台,挖掘阻礙胚胎發育的關(guan) 鍵因素,開發高效的豬繁殖技術,為(wei) 實現我國種豬的高效擴繁奠定理論基礎與(yu) 技術支撐;教書(shu) 育人中,他堅持“五維”育人,始終將學生當作科研道路上的“同行者”,培養(yang) 的許多優(you) 秀碩士及博士畢業(ye) 生走向社會(hui) ,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骨幹。
對於(yu) 青年人才培育,學院一方麵從(cong) 院級層麵加大培養(yang) 力度,通過“青年創新人才培植計劃”“師資博士後培養(yang) 工程”“雙導師培育”等,為(wei) 青年教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個(ge) 性化的成長路徑;另一方麵,深入推進團隊建設,支持團隊負責人加強梯隊建設,勇於(yu) 給青年教師搭台子、壓擔子,積極把他們(men) 推到台前,培養(yang) 他們(men) 破解難題的能力和膽魄。
彭忠教授本科至博士後一路成長,深受學院、學係和團隊的支持與(yu) 培養(yang) 。本科期間,學院的豐(feng) 富臨(lin) 床實踐機會(hui) 和企業(ye) 班主任製度,激發了他的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博士階段,導師常說的“博士要甘當並敢當帥才”成為(wei) 照亮他前進道路的燈塔。博士後研究期間,合作導師團培養(yang) 了彭忠獨自設計並完成科研項目的能力,同時積極引導他走向生產(chan) 一線,結合生產(chan) 需求規劃職業(ye) 生涯。“學院將我納入‘Research Associate’培養(yang) ,也給我提供了許多鍛煉提升的機會(hui) 。”彭忠說,這些經曆為(wei) 他的職業(ye) 轉變打下堅實基礎,“加深了我對學校、學院的歸屬感,堅定了我服務農(nong) 業(ye) 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初入職的國家級青年人才付玉華研究員本科、碩士、博士一路都在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就讀,是學校培養(yang) 的“土博士”。在本科期間,他加入趙書(shu) 紅教授團隊,開啟科研之路。在趙書(shu) 紅教授團隊、學院、學校的支持下,付玉華確定了生物信息學的研究方向,博士畢業(ye) 後到國內(nei) 外多所大學深造,積累了深厚的跨學科研究基礎。現在,付玉華滿懷憧憬:“數智育種尚處於(yu) 起步階段,我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專(zhuan) 長,秉承團隊‘為(wei) 社會(hui) 創造價(jia) 值是我們(men) 唯一的價(jia) 值’的理念,讓多組學大數據在豬的遺傳(chuan) 育種中釋放更大的潛力。”
在學院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青年人才脫穎而出。五年來,動科動醫學院新增李新雲(yun) 、周紅波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王湘如、郝海紅、滑國華、謝勝鬆等各類國家級青年人才近20人,這些青年人才活躍在教學科研和行業(ye) 產(chan) 業(ye) 一線,成為(wei) 學科發展的中流砥柱。
“圍繞大人才,組建大團隊,培育大成果”,動科動醫學院一直走在探索前行和不斷收獲的路上。
2023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金梅林教授成功當選。動科動醫學院在人才團隊建設產(chan) 出了新的標誌性成果,領軍(jun) 人物培育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學院重回“雙星”領航的時代。與(yu) 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動科動醫學院有了更堅實的人才底座。

▲中國工程院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李曉紅為(wei) 金梅林院士頒發證書(shu)
“大魚前導,小魚從(cong) 遊”,老、中、青結合,人才梯隊建設蔚然成風,團隊實力極大增強——2021年,陳煥春院士領銜的畜禽健康養(yang) 殖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22年,趙書(shu) 紅教授擔綱的豬基因組育種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ti) ”;金梅林、劉榜、李家奎等多名教師榮獲“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章(狀)”“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科技係統抗疫先進個(ge) 人”“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先進個(ge) 人”“湖北傑出人才獎”“湖北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楚天園丁”等榮譽。

▲趙書(shu) 紅教授、嚴(yan) 建兵教授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

▲2024年湖北省科技大會(hui) ,劉榜教授獲獎

▲“光榮從(cong) 教三十年”教師紀念榮譽頒發儀(yi) 式
勇擔使命:當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頭兵”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在人民大會(hui) 堂召開,趙書(shu) 紅教授作為(wei) 國家技術獎獲獎代表受邀與(yu) 會(hui) 。她主持完成的“豬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體(ti) 係創建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端牢中國肉盤,良種是關(guan) 鍵。
近年來,趙書(shu) 紅教授帶領團隊從(cong) 效率最高的基因組育種技術上尋求突破,發明功能位點及高通量挖掘基因芯片技術產(chan) 品,研發基因組選種選配大數據算法工具,研製種豬性能測定設備及標準,創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豬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體(ti) 係,實現了全流程國產(chan) 化,在揚翔、中糧、金旭等生豬育種龍頭企業(ye) 大規模推廣應用。

▲趙書(shu) 紅教授參加湖北科技大會(hui) 走紅毯活動
五年來,動科動醫學院以院士專(zhuan) 家領銜的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服務團隊,圍繞服務生豬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聚焦生豬全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核心問題,與(yu) 行業(ye) 企業(ye) 、兄弟院校與(yu) 科研院所共同組建團隊,聯合搭建平台,協同開展攻關(guan) ,取得了一係列重要進展。
在四十餘(yu) 年科研生涯中,金梅林教授以國家需求為(wei) 導向開展科研工作,躬耕科研一線。她和團隊闡明了病原致病與(yu) 免疫機製,解決(jue) 了動物生物製劑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難題,創製了新型疫苗、診斷製劑等精準生物防控產(chan) 品,實現成果轉化並全國推廣應用,為(wei) 我國動物防疫事業(ye) 和獸(shou) 醫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她身先士卒,為(wei) 畜禽養(yang) 殖保供、人民生命健康護航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梅林教授團隊和科研攻關(guan) 研究專(zhuan) 家組成員一起在華南海鮮市場采樣(圖源:湖北日報)
“要在這片美麗(li) 的沃土上為(wei) 藏區為(wei) 藏民做一些有意義(yi) 的工作!”三入高原,九年援藏,李家奎教授把丹心留在雪域高原。長期以來,李家奎教授致力於(yu) 犛牛疫病防控研究,並將科研成果實際運用於(yu) 養(yang) 殖一線。同時,他始終堅持維護民族團結,培養(yang) 當地教育力量和學術人才,為(wei) 西藏地區畜牧業(ye) 發展留下“帶不走的財富”。

▲李家奎教授在藏區為(wei) 牧民治療牛病
一大批獸(shou) 醫學科中青年骨幹接續擔當,肖少波教授帶領團隊多年深耕生豬疫病防控,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卡脖子”技術難題,他主持研發的豬丁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批國家一類新獸(shou) 藥證書(shu) ,實現了我國在豬丁型冠狀病毒防控領域“0到1”的突破;曹勝波教授在堅持做好媒介傳(chuan) 播人獸(shou) 共患病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研究領域,帶領團隊成功開發貓三聯滅活疫苗,讓寵物健康有了更好的民族品牌嗬護;彭貴青教授長期專(zhuan) 注於(yu) 冠狀病毒研究,圍繞該病毒入侵、複製的分子機製,取得一係列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研究成果,現在正在向非洲豬瘟這一豬業(ye) “疑難重症”進軍(jun) ;申邦教授聚焦人獸(shou) 共患病原的感染致病機製和防控策略,從(cong) 營養(yang) 代謝及其調控的角度探索弓形蟲寄生生活的分子機理,把“人病獸(shou) 防”的戰線前移……

▲肖少波教授主持研發的豬丁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批國家一類新獸(shou) 藥證書(shu)

▲曹勝波教授與(yu) 學生交流

▲申邦教授與(yu) 學生交流

▲彭貴青教授指導研究生實驗
劉小磊教授和他的團隊始終聚焦基因組選擇算法的自主創新和軟件研發,將計算機編程和遺傳(chuan) 育種巧妙結合,打破國外壟斷,破解育種大數據的難題,大幅提升我國育種效率。“基因組選擇育種軟件目前還在持續研發更新,未來會(hui) 有一代一代學術新秀來接棒,直到趕超別人十年、二十年的成果積累。”劉小磊教授說。

▲劉小磊教授與(yu) 新生共探“基因與(yu) 表型的奧秘”
五年裏,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教育部動物育種與(yu) 健康養(yang) 殖前沿科學中心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數字畜牧業(ye) (生豬)創新分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獲批立項,在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落地建設,為(wei) 學院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加堅強的支撐。

▲動物育種與(yu) 健康養(yang) 殖前沿科學中心成立

▲省長王忠林調研生豬健康養(yang) 殖協同創新中心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邵新宇調研生豬健康養(yang) 殖協同創新中心
“依托大平台,謀劃大項目,承擔大任務,產(chan) 出大成果。”動科動醫學院一直領跑在有組織的科研之路上。學院牽頭完成了獸(shou) 醫領域的“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指南編製,承擔了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ti) 等重要科研項目1126項,累計獲批科研經費達14.33億(yi) 元。

▲Animal Diseases英文雜誌創刊
10月,由動科動醫學院牽頭,聯合武漢大學合成生物學團隊、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團隊等國內(nei) 優(you) 勢科研力量,編製完成的《生豬全域數智養(yang) 殖》基礎學科與(yu) 交叉學科突破計劃項目指南與(yu) 申請已正式提交教育部;學院主持完成的《動物疫病智能診斷與(yu) 新藥創製》“十五五”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指南也已成稿提交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
“這些重大項目的落地實施,將有力破解當前製約養(yang) 豬業(ye) 乃至整個(ge) 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的諸多難題。”趙書(shu) 紅說道。
“科學研究的成果要麽(me) 上書(shu) 架,要麽(me) 上貨架。”“做科研就要‘頂天立地’。”這是在學術帶頭人陳煥春院士積極倡導下,動科動醫學院師生的共識。
近五年來,動科動醫學院聚焦自身優(you) 勢特色,瞄準豬產(chan) 業(ye) ,做好豬文章,深入開展集智攻關(guan) ,以創新成果賦能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推動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華農(nong) 貢獻。學院主持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獲批授權專(zhuan) 利462項、新獸(shou) 藥注冊(ce) 證書(shu) 10項(含一類新獸(shou) 藥),轉化科技成果77項、金額1.58億(yi) 元。

▲第24屆武漢種豬拍賣會(hui) 在校舉(ju) 行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寵物健康研究院暨校友會(hui) 寵業(ye) 聯合會(hui) 成立大會(hui)
陳煥春院士、金梅林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疫苗、診斷製劑、生物治療性製劑等係列防控產(chan) 品,多項推廣量位居全國首位,成為(wei) 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科學利器,累計為(wei) 養(yang) 殖戶和養(yang) 殖企業(ye) 減少經濟損失數百億(yi) 元。
學院與(yu) 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集群式樓房智能養(yang) 豬模式”“樓房鐵桶防非模式”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列入全國推廣模式,兩(liang) 度被總台央視新聞報道。
2020年9月22日,被視為(wei) “一個(ge)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樣本”的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敲鍾上市。動科動醫學院科技服務的硬核支撐能力再次得以直接彰顯。

▲校屬企業(ye) 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過去的五年,是動科動醫學院不輟耕耘、砥礪奮進的五年。畜牧學、獸(shou) 醫學雙雙滾動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和A+學科行列;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zhuan) 業(ye) 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專(zhuan) 業(ye) 建設點;學院入選“‘全國高校黨(dang) 建工作標杆院係’培育創建單位”,獲評“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ti) ”;預防獸(shou) 醫學係教工第二黨(dang) 支部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一個(ge) 個(ge) 奮進的身影。

▲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高翅與(yu) 動科動醫學院師生黨(dang) 員代表交流

▲教職工赴遵義(yi) 開展革命傳(chuan) 統教育

▲預防獸(shou) 醫學係教工第二黨(dang) 支部獲“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
展望未來,動科動醫學院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祖國同行,為(wei) 人民奉獻”的殷殷囑托,聚焦農(nong) 業(ye) 動物種源安全和健康養(yang) 殖國家重大需求,以奮進姿態不斷續寫(xie) “人才立國、科技強國、產(chan) 業(ye) 興(xing) 國”的牧醫新篇,為(wei) 國家發展、民族複興(xing) 、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學通社記者曹鍾允通訊員常帥 盧禧東(dong) 王華鑫 汪昱均 付楠 汪楚琪校報記者劉濤
審核人:劉興(xing) 斌 趙書(shu)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