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晨)近日,中國科協下發了《中國科協關(guan) 於(yu) 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決(jue) 定》,此次全國共有800家單位入選,我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博物館獲批命名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我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普基地組建了由張啟發院士領銜、50餘(yu) 位教授為(wei) 骨幹、全員參與(yu) 的科普團,大學生科技協會(hui) 和現代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科普協會(hui) 。數十支師生誌願服務隊深入基層社區常態化開展轉基因等科普宣傳(chuan) 。科普基地還新建了“轉基因水稻”虛擬現實(VR)體(ti) 驗空間,舉(ju) 辦作物遺傳(chuan) 育種史與(yu) 轉基因科普展,開設專(zhuan) 題科普博客和公眾(zhong) 號,編纂《轉基因作物與(yu) 我們(men) 的生活》《獅山蘭(lan) 芷》《轉基因與(yu) 我們(men) 的生活》等科普讀物。基地致力於(yu) 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傳(chuan) 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眾(zhong) 科學文化素質,12年來開展“尋找未來科學家”等科學普及活動惠及10萬(wan) 餘(yu) 人次,走進中國科技館和中小學課堂等開展講座近200場,建立武漢市長春街小學等10餘(yu) 所校外科普基地。
我校博物館收藏了園藝、林學、水產(chan) 、畜牧、獸(shou) 醫、土壤農(nong) 化、植保、農(nong) 學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各類標本資源近30萬(wan) 件,集教學、科研、科普功能為(wei) 一體(ti) 。博物館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免費開放,利用科技周、科普日、校園開放日、節假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共享科普陽光”“ 移動博物館·科學零距離”等科普教育公益活動,定期組織特色館藏館外巡展,進社區、進軍(jun) 營、進企業(ye) 、進學校。博物館先後獲得了洪山區教育科普基地、武漢市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農(nong) 業(ye) 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的命名。
據了解,為(wei) 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會(hui) 化科普工作能力,推進新時代科普工作模式轉型升級,中國科協啟動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我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博物館分別經中國農(nong) 學會(hui) 、湖北省科協推薦,經過初評、終評和公示等程序,入選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來源 南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