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農】【長江日報】無刺武昌魚有望端上市民餐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

招生就業(ye)

招生信息

當前位置: 首 頁  >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

【走進華農】【長江日報】無刺武昌魚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發布時間:2021-12-24  作者:  瀏覽次數: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煩惱,鯽魚好吃,刺太多。鯿魚肉嫩,易卡喉。近日,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水產(chan) 學院高澤霞教授團隊找到了控製魚刺的基因,吃魚不挑刺將成為(wei) 現實。

高澤霞教授在試驗中


“挑刺”三個(ge) 月,篩出近50個(ge) 候選基因

12月18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基因樓采訪了高澤霞教授,聽她談起以“無刺魚”為(wei) 攻關(guan) 課題的來龍去脈。

2012年,博士畢業(ye) 不久的高澤霞麵臨(lin) 的一個(ge) 課題“轉型”便是如何讓鯿魚不僅(jin) 高產(chan) 提質,在魚塘裏受歡迎,還能在餐桌上受青睞。她選擇了讓鯿魚有刺變無刺。她說:“很多人都有被魚刺卡喉的經曆,所以我想培育出無刺魚,這可能是將來大宗魚類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方向。”

有的魚有刺,有的沒刺,有的刺多,有的刺少,在於(yu) 有一個(ge) 或幾個(ge) 關(guan) 鍵基因調控著它們(men) 。所以“創製”無刺魚的關(guan) 鍵就是找到調控魚刺生長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這是一個(ge) 全新的領域。之前研究魚刺,大多是從(cong) 形態、表型方麵關(guan) 注,遺傳(chuan) 、分子調控方麵幾乎是空白。

高澤霞教授向記者描述了尋找魚刺基因分子表達的情形:他們(men) 將每一根細刺從(cong) 鯿魚身上小心翼翼挑出來,剔掉結締組織,在降解之前,快速放進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進行基因表達。說是快速,將魚刺一根根從(cong) 魚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達完畢,整個(ge) 團隊足足花了三個(ge) 月時間才提出了高質量的魚刺RNA。他們(men) 最終篩定出候選的近50個(ge) 基因。

正因為(wei) 這次“挑刺”的程序非常專(zhuan) 業(ye) 、準確,改進了提取RNA的方法,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麵魚刺基因表達,高澤霞就此申請了魚刺研究中的國內(nei) 第一個(ge) 專(zhuan) 利。

苦尋7年、鬧過“烏(wu) 龍”,兩(liang) 次錯過無刺鯿魚

他們(men) 將從(cong) 鯿魚身上找到的近50個(ge) 基因放到標準模式魚斑馬魚身上做驗證,驗證的過程有點像拆盲盒,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一個(ge) 一個(ge) 依次敲掉這些基因,看魚刺的生長有無變化、怎樣變化。斑馬魚三四個(ge) 月就可以繁殖一代,能有效加快試驗進度,即使如此,驗證的過程一幹就是7年。

如今已經是國家研究武昌魚崗位專(zhuan) 家的高澤霞沒有過多敘述中間的曲折、單調和重複,倒是對一次“烏(wu) 龍事件”忍俊不禁。

一次敲掉了斑馬魚的一個(ge) 基因後,真的發現了一條無刺魚,整個(ge) 實驗室沸騰了,大家都有一種“終於(yu) 找到了”的感覺,可是再去驗證,發現和這條無刺魚同批次的其他魚魚刺依然故我,證實了這次發現隻是個(ge) 美麗(li) 的錯誤。高澤霞笑著說,到現在都沒弄明白,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一條無刺魚混雜在有刺魚中間,可能是自然的基因突變吧。科學就是這麽(me) 曲折,不斷試錯是常態。

她又講起一直關(guan) 注研究進展的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一則故事,桂院士有兩(liang) 次吃鯿魚時真的吃到了無刺的鯿魚,可惜吃的時候才發現,遺傳(chuan) 基因沒有留下來。

高澤霞和年輕的科研團隊


魚刺變了,魚肉不變

這次“烏(wu) 龍”讓高澤霞更加謹慎。他們(men) 編輯了大約40個(ge) 基因,終於(yu) 在2018年找到了一個(ge) “有效”基因,能減少70%的魚刺,隻有尾部還保留一點點,背部的刺都沒有了。

“有效”是否就是“主效”?高澤霞有些拿不準。這時,從(cong) 遙遠的巴西傳(chuan) 來了一個(ge) 令人驚喜的消息,在亞(ya) 馬孫流域偶然發現了自然突變的十幾條無刺“大蓋巨脂鯉”,不是少刺,是完全無刺。雖然這一發現對她的研究沒有實質幫助,卻像黑暗中的一絲(si) 亮光,她明白了那個(ge) 能少70%刺的基因肯定還不是主效基因,還要找。這給了他們(men) 一根定海神針,有了目標有了路徑,他們(men) 繼續拆基因盲盒。

2019年底的一天,用高澤霞的話說,“突然一下子”,主效基因出現了,這次真的是無刺斑馬魚。幾百條魚無刺的表型非常穩定,再經過幾代繁育,後代斑馬魚也都是無刺魚。可以確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這是一個(ge) 所有有刺魚類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經過測定,雖然魚刺變化了,可魚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魚沒有顯著差異,肉質不變。


真正無刺魚,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找到主效基因後,高澤霞團隊一方麵進一步正向驗證,將這個(ge) 基因移植回無刺魚身上,看它們(men) 是否又長出刺來,更確證這個(ge) 基因的作用;另一方麵,將發現的減刺70%的基因和減刺100%的基因都申請獲批了國家授權發明專(zhuan) 利,作為(wei) 公開信息向國內(nei) 各個(ge) 研究組推廣,力爭(zheng) 將這個(ge) 基因運用到不同的魚類身上。

目前,高澤霞團隊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團隊已經分別在鯿魚、草魚和銀鯽身上試驗了敲除調控魚刺生長的主效基因,獲得的第一代雜合體(ti) (F0代)的少刺魚生長良好,形態正常,習(xi) 性和普通有刺魚沒有差異。

武漢的鯿魚兩(liang) 年一成熟,鯽魚一年一成熟,再將這些成熟的雜合體(ti) 少刺魚經過純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獲得純合體(ti) 的遺傳(chuan) 性狀穩定的真正無刺魚。

同時,無刺鯿魚的遊動能力、營養(yang) 等還需要科研工作者開展細致的研究。

“相信無刺家魚將會(hui) 是大宗淡水魚產(chan) 業(ye) 、家庭飲食結構的一次升級。”高澤霞自信地說。


長江日報出品 采寫(xie) :記者周劼 圖片:整理彭學武 製圖劉岩 編輯:高陽 校對:王蓓

原文鏈接:

版權所有:Copyright ©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號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jianbinguozi.com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眾(zhong)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