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農】118項文化迎新 9000次生命萌新-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

招生就業(ye)

招生信息

當前位置: 首 頁  >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

【走進華農】118項文化迎新 9000次生命萌新

發布時間:2020-09-24  作者:  瀏覽次數:

而今,9000餘(yu) 名新生正在回味以“生命的萌新”為(wei) 主題的“新生月”和“新生周”。它也逐漸成為(wei) 這所學府追求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大學精神的一個(ge) 曆史腳注。

“慕了,慕了,等我!”

“在華中農(nong) 大的學子很幸福!”

“沒想到大學有怎麽(me) 多文化活動可供選擇!”

“這是我想象的大學的樣子,今生無悔入華農(nong) !”

“羨慕你,你們(men) 是‘別人家的大學’,我們(men) 每天都是聽不完的會(hui) !”

“很好的活動,兼顧文化、專(zhuan) 業(ye) 、運動,衷心祝願母校的事業(ye) 蒸蒸日上!”

……

這是新生、家長、校友和社會(hui) 各界對華中農(nong) 大118項迎新活動的評價(jia) 。

這很顯然不是全部。9000餘(yu) 名新生正在回味以“生命的萌新”為(wei) 主題的“新生月”和“新生周”。

它也逐漸成為(wei) 這所學府追求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大學精神的一個(ge) 曆史腳注。


更人文:以文化人、以文培元

大學的“文化高地”芬芳於(yu) 圖書(shu) 館,氤氳在“獅山文穀”。

圖書(shu) 館二樓的一角,三麵都是書(shu) ,中間放一張小桌子,圍著三張小沙發。綠植環繞,書(shu) 香悠長。

工商管理2004班段蔚在這裏發現了“愛書(shu) 共享”活動,“讀者用書(shu) 來交流,學長學姐留下的不僅(jin) 僅(jin) 是書(shu) ,更有他們(men) 思想的痕跡,這也是一種人文精神的交流。”說完,她拿起一本《平凡的世界》,認真地讀起來。

食科2005王詩佳和同伴安靜地坐著讀書(shu) ,“我以後想常來圖書(shu) 館看看,這裏涵育人,就像家一樣溫暖,來這裏像‘尋寶’一樣驚喜。除學習(xi) 外還有很多領域值得去發現!”

9月14日,一個(ge) 雨夜,西運動場上的“草坪音樂(le) 會(hui) ”並沒因下雨而暫停,反而因雨而多彩。隻見新生有的舉(ju) 著雨傘(san) 、有的身披雨衣,他們(men) 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前方。“2000餘(yu) 名師生冒雨欣賞了音樂(le) 會(hui) ,這在我們(men) 的演出生涯中都少見!”愛樂(le) 樂(le) 團負責人張守忠這樣評價(jia) 華農(nong) 師生。

而新生在聆聽音樂(le) 中獲得了人文熏陶。食品科學2003班的葛靈騏是鋼琴十級的音樂(le) 愛好者,雨中的音樂(le) 對她來說別有一種情愫。“今天演出是很多曲子在鋼琴學習(xi) 中都有接觸到,我最喜歡的曲子是《切分音的鍾》,這種歡快的曲風讓人陶醉!”

雨中草坪音樂(le) 會(hui)

雨中草坪音樂(le) 會(hui) (川竹 攝)

古琴會(hui)

古琴會(hui)

齒間重組可能體(ti) 驗

齒間重組可能體(ti) 驗

VR視覺體(ti) 驗

VR視覺體(ti) 驗

體(ti) 驗冰激淩製作全程

體(ti) 驗冰激淩製作全程

“蝦米之樂(le) ”體(ti) 驗

“蝦米之樂(le) ”體(ti) 驗

智能小車競賽

智能小車競賽

大一新生離學術殿堂多遠?研究生新生離科技前沿多遠?一場場學科文化體(ti) 驗,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學術人文養(yang) 成。

有同學繞著農(nong) 機反複看了好幾圈,有同學忍不住用手觸摸與(yu) 人等高的輪胎,有同學用手機找準不同角度抓拍著,有同學滿頭大汗仍緊緊跟著張青鬆老師在太陽下繼續參觀……這一幕出現在工科基地,9月12日,新生零距離接觸高端農(nong) 機裝備,感知農(nong) 業(ye) 機械曆史與(yu) 未來。

參觀與(yu) 體(ti) 驗產(chan) 生靈感。農(nong) 工2003薑國龍說:“我來自雲(yun) 南山區,那裏是山地農(nong) 業(ye) ,比較落後,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家鄉(xiang) 的農(nong) 業(ye) 器械。今天的體(ti) 驗活動讓我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更有信心了!”

在與(yu) 工科基地800米開外的食科院,一場冰激淩製作體(ti) 驗歡樂(le) 進行。選料、巴氏殺菌、均質、冷卻、老化、凝練……冰淇淋製作作為(wei) 食科院大三的《食品工藝學》實驗課的其中一部分,作為(wei) 一個(ge) 活動呈現在新生麵前,將學術性與(yu) 趣味性寓教於(yu) 樂(le) 。

如是,讓新生在學科文化體(ti) 驗中愛上專(zhuan) 業(ye) 也不是難事。“沒來實驗室之前我不知道食科是學什麽(me) ,來到實驗室之後我愛上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食工2001班葉晨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笑容,“雖然是第一次嚐試製作冰淇淋,卻發現了其中的許多奧秘,專(zhuan) 業(ye) 知識也十分重要,我對所學專(zhuan) 業(ye) 更加篤定了、充滿了期待。”

“人文的核心在於(yu) 重視人、尊重人、關(guan) 心人、愛護人”,迎新季的活動以新生為(wei) 中心,為(wei) 他們(men) 打造了專(zhuan) 屬的有意義(yi) 、有趣味的係列活動。“地”載萬(wan) 物、大國“工”匠、智慧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體(ti) 驗展、無人機體(ti) 驗、水族造景初體(ti) 驗、VR視覺體(ti) 驗、蝦米之樂(le) 在體(ti) 驗……它們(men) 把科技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意蘊巧妙融合在一起,組成了人文體(ti) 驗的重要部分。

眾(zhong) 多活動中本身就交織著人文精神。瀏覽“科學家麵對麵”的新聞,新生會(hui) 在字裏行間中領略到老師們(men) 的人文情懷。“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徐強教授從(cong) 2300多年前屈原的《九章•橘頌》談起;“生活中從(cong) 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曹罡教授祝同學們(men) 在攝影中“找到自己的快樂(le) 和幸福”;付新華教授談到螢火蟲時不忘“課程思政”——螢火蟲生命短暫、光亮微弱,卻能在黑暗中給人以光亮和希望,它代表的其實是我們(men) 對希望的追逐和渴望…


更開放:初識華農(nong) 、擁抱大學

華農(nong) 的初印象是什麽(me) ?一對好朋友園林2002班孔婧怡和信息2002班王佳琪拿著“生命的萌新”活動指南,正嚐試著開啟大學的美好時光。

大學本就是開放的、包容的,孔婧怡和王佳琪手中的指南內(nei) 容頗豐(feng) :“蛇之美”“存真魚拓”“非遺的新生”“藍海生靈”“傳(chuan) 統醒獅”“獅山迎俠(xia) ”……開放多樣的118項活動讓她們(men) 很興(xing) 奮。

“麵對麵”實際上是一種開放的姿態,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感安放。“校黨(dang) 委書(shu) 記與(yu) 新生家長麵對麵”“青年科學家麵對麵”“新生自主交流”,這三次交流分別把新生導向大學的管理層、老師和同學。

“大學精神是什麽(me) ?”“大學之道是什麽(me) ?”“如何構建大學的意義(yi) 世界?”9月10日,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高翅開宗明義(yi) 講大學價(jia) 值,在開學之初達成家校協同育人的基本默契。值得關(guan) 注的是,“70後”家長熱情地參與(yu) 到提問中,他們(men) 與(yu) 高翅產(chan) 生的價(jia) 值認同和情感共鳴,從(cong) 氛圍中便可窺見——50餘(yu) 位家長線下自願參與(yu) 、6.8萬(wan) 人次線上“圍觀”。

開放的話題設置,是“青年科學家麵對麵”的重要“看點”。在殷平教授看來,“當生命遇上足球”這個(ge) 話題特別棒!他在開場白中說:“大學的話題設置,就應該是開放的、自由的,在思想碰撞中產(chan) 生靈感!”不止殷平,高堅教授談馬拉鬆、曹罡談光與(yu) 影、郭亮教授話騎行、任竹青教授說書(shu) 法……他們(men) 的話題輕鬆活躍,多角度呈現大學“學人”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常態。

郭亮 青年科學家麵對麵

郭亮教授:騎行之旅

彭貴青:我與(yu) 病毒有個(ge) 約會(hui)

彭貴青教授:我與(yu) 病毒有個(ge) 約會(hui)

寵物醫生的一天

“寵物醫生的一天”

AI性格分析及神經網絡可視化體(ti) 驗

AI性格分析及神經網絡可視化體(ti) 驗

learning English in fun

"learning English in fun"

無人機操作

無人機操作

新生舞會(hui)

新生舞會(hui)

墨辰棍社的社員正在教新生一些基礎的動作 (彭雨格 攝 )

新生體(ti) 驗雙節棍(彭雨格 攝)

誠如組織者所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道而後術”“先講世界觀再說方法論”,“老師”和“教育”的定義(yi) 慢慢立體(ti) 豐(feng) 滿起來。9月14日晚,聽完任竹青教授的交流,動物科學2005班的周浛楗同學產(chan) 生共鳴:“我特別認同老師書(shu) 法是人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同時,書(shu) 法也是一種對理想的追求。”

曾幾何時,交誼舞是大學生的“必修課”,身為(wei) “網絡原住民”的“00後”對這種開放的交際活動興(xing) 趣似乎不減反增。9月13日,大活中心舞廳,輕快的音樂(le) 、曼妙的舞姿,新生們(men) 從(cong) 躍躍欲試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曲兔子舞終了,人皆歡顏。

開放的場域、開放的內(nei) 容,精彩的社團活動成為(wei) 很多大學新生大學的“打開方式”。“哢嚓——哢擦——”7TT教超小廣場前,生科2002的吳美瑩和韓雅楠正舉(ju) 著手機,與(yu) 自己剛剛在民俗文化與(yu) 民間藝術協會(hui) 的紙藝文化傳(chuan) 承活動中製作的手繪紙燈籠作品合影。“我從(cong) 小喜歡畫畫,但是畫燈籠還是第一次,給它製作繩結也是第一次。”說起自己手裏的作品,吳美瑩顯得十分興(xing) 奮。

開放的話題、開放的環境,吸引著師生駐足欣賞。每當交流開始,圖書(shu) 館嘉書(shu) 咖啡屋總是被內(nei) 三層外三層的學生團團圍住,他們(men) 路過這裏,透過麻繩門簾能看到現場氛圍給他們(men) 帶來的快樂(le) 。

一時間,在大活中心、在薈園5棟小廣場、在獅子山廣場、在“未來之窗”平台、在圖書(shu) 館、在倍閱書(shu) 店、在工科駕駛場地、在種子掛藏室、在“食品工廠”……2020級新生正在開放的學術殿堂進行文化深呼吸。


更自在:參與(yu) 體(ti) 驗、融樂(le) 共享

“更自在”的言說,實際上以迎新季為(wei) 起點。2020年延續往年傳(chuan) 統,不接站、不集中報到,不“保姆式”迎接成為(wei) 一流大學迎新常態。

而新生“更自在”的心靈感受在於(yu) 參與(yu) 和感受。迎新季以文化切入,118項“菜單式”文化迎新活動的設計初衷即是自主選擇、自願體(ti) 驗。它是“更自在”的內(nei) 涵和外延,啟發新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紅墨一點、黑墨交錯,墨梅的穹勁在同學們(men) 的手作油紙傘(san) 上得以一窺。應化2003的曾覃芷和李紫玉結伴來到九歌漢服協會(hui) 的活動現場,分別都為(wei) 自己繪製了一把手繪油紙傘(san) 。一旁的李紫玉對油紙傘(san) 特別喜愛:“沒想到大學裏還有這樣的精彩體(ti) 驗,‘菜單式’的活動選擇,讓我們(men) 能更加精準地找到自己的愛好並參與(yu) ,去體(ti) 驗更多尚未嚐試的新鮮事物。”

“天高任鳥飛”,用這句話形容9月13日在大活中心廣場前體(ti) 驗滑板的新生們(men) 來說最為(wei) 貼切。膝蓋彎曲、雙手平舉(ju) 、身軀半蹲、迅速蹬滑,尤其是騰空的一瞬,恰是“更自在”的最好定格。

“新生周”期間,有一個(ge) 地方不被打擾,同學們(men) 可以向老師敞開心扉、自由傾(qing) 訴。這個(ge) 地方便是學生綜合服務大樓心理團體(ti) 輔導室,心理瑜伽、正念減壓、情緒管控、人際溝通、心靈“黏土”、沙盤體(ti) 驗……這個(ge) 角落為(wei) 心靈敞開了一道“窗戶”。

更多同學在自主體(ti) 驗中找到新樂(le) 趣。園藝2003的馬聰睿雖然是個(ge) 看起來文文靜靜的小女生,卻對跆拳道表演展現出來極高的興(xing) 趣:“我小時候就喜歡跆拳道!這次可以好好練一練了。”迎新季的跆拳道體(ti) 驗對於(yu) 她來說,是一次重拾兒(er) 時夢想的最好機會(hui) 。

輪滑交流體(ti) 驗

輪滑交流體(ti) 驗

定格美幹花滴膠製作

定格美幹花滴膠製作

心靈瑜伽

“心靈瑜伽”

減壓訓練營

減壓訓練營

追星族月以星會(hui) 友

“追星族月、以星會(hui) 友”

前來觀看魔術表演的新生將表演者圍了個(ge) ”水泄不通“ (彭雨格 攝)

觀看魔術表演的新生(彭雨格 攝)

以箭習(xi) 藝以弓修身

“以箭習(xi) 藝、以弓修身”(本文圖片除標注作者外,其餘(yu) 均由 侯國濤 攝)

不止於(yu) 此。9月9日至15日,“生活的詩篇——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校史陳列館特展”“博物館迎新係列活動”等活動漸次展開,讓喜歡藝術、文史和博物展覽的同學一飽眼福。這不,9月21日軍(jun) 訓間隙,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2007班王雨軒特意來到藝術館參觀,她說:“在博物館、圖書(shu) 館感受到華農(nong) 濃厚的學術氛圍,但在藝術館,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文氣息和情懷。”

在“更自在”的體(ti) 驗中,2020級新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參與(yu) 激情,從(cong) “參與(yu) 者”變成“主導者”。“機器人設計””戲劇審美體(ti) 驗”“中華詩詞鑒賞”三場新生自主交流分享會(hui) 由新生自行策劃、自我組織。“戲劇審美體(ti) 驗”負責人、經濟管理學院2020級新生高予臻說:“原以為(wei) 自己說話很緊張,活動後發現了自己的勇敢!”

“更自在”的交流讓更多老師想加入到活動中來。水產(chan) 院高澤霞教授已經預約了下一場“青年科學家麵對麵”;馬院唐尚書(shu) 老師有感於(yu) 高堅所言,表示自己也要“跑馬拉鬆”;而負責活動的生科院周誠晨老師也說,平等交流讓她願意“組織參與(yu) 更多交流活動”。

9月22日,三綜地下車庫,動科2005陳芽莉在軍(jun) 訓時自我介紹中不忘“新生周”的體(ti) 驗:“通過體(ti) 驗‘寵物醫生的一天’活動,讓我明白興(xing) 趣加上專(zhuan) 業(ye) 知識,才能更好地發展。獸(shou) 醫和人醫一樣,我希望以後自己也可以向專(zhuan) 門的學術方向發展!”

就在距陳芽莉不遠的物品集中放置點,一張“生命的萌新”指南在一個(ge) 書(shu) 包的隔層裏麵若隱若現,上麵寫(xie) 著“新生,無處不在,是生長的開始,更是生命燦爛的全程”……

 

(本文作者係校新聞中心記者 川竹 學通社記者 湯海靜 鄭聖諾 審核人 吳義(yi) 生)

版權所有:Copyright ©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號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jianbinguozi.com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眾(zhong)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