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路,道阻且長。學習(xi) 榜樣的力量,能讓我們(men) 走得更為(wei) 穩健、更為(wei) 堅定、更為(wei) 順暢。我們(men) 時常羨慕成功者的幸運,而這些幸運背後,往往是不為(wei) 人知的孜孜不倦、勤學苦練。
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周鵬的故事,探尋他蘊藏在幸運背後的努力。
周鵬,2021年博士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我院2019級預防獸(shou) 醫學博士,師從(cong) 何啟蓋教授。主要成果為(wei) 以第一作者發表C區和非分類目錄SCI論文各一篇,曾獲2020-2021博士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幸運是努力的結晶
當國家獎學金評選開始報名時,周鵬也沒有足夠的勇氣能夠評上。他覺得,比自己厲害的同學有很多,在師弟師妹們(men) 的鼓勵下,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yu) 了評選。在得知結果的時候,他感到很意外、很激動。“這一獎學金也確實是對我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周鵬說,“能獲此殊榮,我覺得很幸運遇到何啟蓋老師、羅銳老師,很感謝他們(men) 幫助和指導,也很榮幸在農(nong) 業(ye) 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平台學習(xi) 、研究。”幸運往往是成功者的謙辭,個(ge) 中辛苦隻有自己才能夠體(ti) 會(hui) 。
當你足夠努力,幸運便會(hui) 不期而至。周鵬說:“我剛進實驗室時,也是科研小白。我基礎並不好,跟著師兄師姐做實驗,雖然實驗很多很雜,但是每個(ge) 實驗都應當認真對待。在這個(ge) 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覺得某些實驗一看就會(hui) ,而從(cong) 不動手去做。實驗經驗是慢慢積累的,在實驗過程中,要邊做邊思考,注重實驗思維的培養(yang) 。每個(ge) 研究生的成長都是通過不斷的實驗積累起來的。”
山澗的泉水經過一路曲折,才能唱出美妙的歌聲。從(cong) 最開始對實驗不熟悉的科研“小白”,成長為(wei) 擁有學術成果的國獎獲得者,他從(cong) 一點一滴的努力中,從(cong) 一遍一遍地嚐試中成長起來。如今的幸運是多年努力的饋贈。
九層之台,起於(yu) 壘土
誰能九層台,不用壘土起。在問到周鵬對於(yu) 科研有什麽(me) 經驗之談時,他強調,打好基礎尤為(wei) 重要,研究生一定要多閱讀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學好基礎理論知識。“很多人認為(wei) ,對基礎理論知識有個(ge) 大概的了解足矣,對自己影響不大。但其實,它對後續科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些基礎理論理解不通透,後續實驗的原理就會(hui) 掌握得不透徹,實驗也會(hui) 出現各種問題,”周鵬說,“不要小看一些很基礎的實驗方法,它們(men) 對學習(xi) 更高層次的技術很重要。”
合抱之木,生於(yu) 毫末;九層之台,起於(yu) 壘土;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研究生應當多看相關(guan) 基礎知識的書(shu) 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科研思維就會(hui) 受限,難免變成隻會(hui) 做實驗的工具。
埋頭苦幹時,記得抬頭看路
科研是一座高山,智者才能勇攀高峰。做科研的人切不可一直埋頭苦幹,而忘記抬頭看路。科研需要智慧與(yu) 努力相結合,遇到實驗不順時,最大的忌諱就是不斷重複;看似是埋頭苦幹,但很可能是浪費時間。周鵬分享經驗時說道:“當遇到實驗不順時,我會(hui) 查閱文獻中別人的方法,將別人的方法和解決(jue) 問題的思路做總結,匯總成PPT,與(yu) 導師、同門交流討論,評估方法的可行性。經過討論,我會(hui) 換新思路去繼續之前的實驗。這也啟示我們(men) ,要敢於(yu) 與(yu) 導師交流、經常與(yu) 導師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實驗。”
在談到與(yu) 老師交流時,周鵬還提醒研究生們(men) :在跟導師討論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先查閱文獻、整理思緒。導師會(hui) 對實驗的可行性、實驗技術提供建議,但是研究生一定要在實驗思路方麵有所準備。
(審核:汪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