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迷,我院2018級基礎獸(shou) 醫學博士,師從(cong) 張利生教授。主要成果為(wei) 一作非分類目錄SCI一篇,曾獲煥春基金獎學金“研究生學術創新之星”等榮譽稱號。

Q1:是什麽(me) 支持你獲得這一榮譽?
對於(yu) 本次獲得國獎,我感覺自己非常幸運。在此,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張利生教授,是他帶我走近科學的世界,探索科研問題,我們(men) 一周一次的課題討論會(hui) 使我獲益匪淺,課題在其幫助下得以順利推進。其次,要感謝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men) ,他們(men) 傳(chuan) 授給我很多實用的實驗技術。還有,要感謝我的女朋友,在我實驗失敗的時候,她總能給我鼓勵和支持。他們(men) 為(wei) 三點一線的科研生活增添不少樂(le) 趣。
Q2:在研究生生活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麽(me) ?
我認為(wei) 是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我看待問題較為(wei) 局限,很少做通盤考慮。經過博士階段的訓練,我現在可以自己設計課題、分析課題、解決(jue) 問題,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Q3:有沒有遺憾的事情呢?
我遺憾的是英語沒有好好學。在這裏建議師弟師妹們(men) ,堅持學習(xi) 外語,對於(yu) 以後的國際交流或工作很有幫助。
Q4:當你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如何解決(jue) 的?
我認為(wei) 最快的方式就是請教師兄、師姐們(men) 。如果他們(men) 沒有做過,我一般會(hui) 搜索4-5篇做過這一實驗的相關(guan) 文獻,找到他們(men) 實驗過程中的共同點,整理出自己的實驗步驟。
Q5:你發表的論文裏的蛋白質印跡(WB)圖和免疫熒光(IF)圖做的很好,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WB我認為(wei) 主要還是抗體(ti) 和靶標基因,如果容易檢測,就很容易做出漂亮的結果;配膠,轉膜等都按照要求,不要偷懶。IF其實和WB差不多,隻是同一指標的不同呈現。一般都是背景深,信號不是很特異。我們(men) 就是多洗;一般在洗二抗時,先用加吐溫的PBS洗3次,再用PBS洗三次,這樣背景會(hui) 少一點。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剛開始實驗時,最好設置好陰性和陽性對照,有利於(yu) 發現問題出在哪兒(er) 。
Q6:作為(wei) 畢業(ye) 生,請問畢業(ye) 後,你有什麽(me) 計劃?
我目前沒有簽工作,還在觀望。一是因為(wei) 手頭工作還沒有做完,爭(zheng) 取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完成,為(wei) 就業(ye) 做更充足的準備;二是受到疫情影響,目前就業(ye) 形勢與(yu) 往年比不是太好,競爭(zheng) 非常激烈。
Q7:請問你對科研小白有什麽(me) 建議嗎?
從(cong) 我個(ge) 人經驗來看,剛開始時要練好基本功:大量閱讀研究方向內(nei) 近10年的高質量文獻,保證每周至少一篇。而且要學會(hui) 做筆記,在閱讀文獻時,找出前人研究的矛盾點。不要慌,不要急功近利。
(審核:汪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