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師生參觀藝術館“發現學科之美·物演”主題學科展和圖書館“與張衡和達·芬奇對話”科學與藝術主題文獻展-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

研工動態

當前位置: 首 頁  >  學生工作  >  研工動態

學院師生參觀藝術館“發現學科之美·物演”主題學科展和圖書館“與張衡和達·芬奇對話”科學與藝術主題文獻展

發布時間:2022-05-01  作者:王永芳 汪楚琪  瀏覽次數:

(通訊員 王永芳 汪楚琪)4月27日上午,動科動醫學院師生與(yu) 本研同學們(men) 一同參觀藝術館“發現學科之美·物演”主題學科展和圖書(shu) 館“與(yu) 張衡和達·芬奇對話”科學與(yu) 藝術主題文獻展。

“發現學科之美·物演”主題學科展

“發現·學科之美”係列活動之“物演”主題學科展於(yu) 4月27上午9時在藝術館開展,動科動醫學院師生一行在學校研究生會(hui) 解說員閔婧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燭引”、“耘耔”、“陟遐”、“彰思”四個(ge) 部分的展覽。


閔婧介紹“物演”主題學科展(郭睿陽 攝)

在“燭引”部分,一幅幅微距作品向觀展者展現了微觀世界的奇妙之處。閔婧提示到,“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看似單調艱苦的學習(xi) 科研中,實則蘊藏著不少自然界的絢麗(li) 色彩和奇觀異景。“耘耔”部分展出的是研究生耕讀於(yu) 田畝(mu) 時的所見所聞,撫慰犢牛、下地耕田、田野調查等場景正是我校學子將知識譜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寫(xie) 照。而“陟遐”部分向我們(men) 展示了一幅幅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紀實畫卷:有樸實老黨(dang) 員視若珍寶的的榮譽證書(shu) ,也有身殘誌堅的夫妻迎難而上、奮力脫貧,每一幅攝影作品背後都是一個(ge) 動人故事,彰顯出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堅守,同時也激勵著觀展的莘莘學子們(men) 勤讀力耕、踔厲奮發。在“彰思”部分,實物展品吸引了不少觀展者的注意:動科動醫學院的動物疫苗、水牛奶、野桂花蜜,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的創意食品,水產(chan) 學院的微型造景,園藝林學學院的微景觀設計都頗具學院學科特色。


攝影作品拍攝者在介紹作品內(nei) 涵(郭睿陽 攝)

閔婧介紹學院學科特色實物展品(郭睿陽 攝)

“物演”主題學科展向觀展者展現了奮鬥在科研一線的研究生的科研生活紀實,凸顯了研究生寓研於(yu) 樂(le) 的精神狀態。觀展研究生馬梓毓認為(wei) :“每一門學科都有獨一無二的美,需要我們(men) 用心感知,用慧眼識別。”

“與(yu) 張衡和達·芬奇對話”科學與(yu) 藝術主題文獻展

學院師生前往學校圖書(shu) 館參觀“與(yu) 張衡和達·芬奇對話”科學與(yu) 藝術主題文獻展,該主題文獻展是由2022獅山讀書(shu) 節組委會(hui) 和張衡博物館合作策展、設計、籌備、布展的,展覽運用原著展示、文獻複刻、空間設計等方式,以圖書(shu) 展覽、文獻摘錄、模型實物、藝術裝置等媒介為(wei) 參觀者提供深度廣義(yi) 的沉浸式閱讀體(ti) 驗。


動科動醫學院師生一同觀展(郭睿陽 攝)

在圖書(shu) 館黃渡海老師的講解下,學院師生先後了解達·芬奇、張衡兩(liang) 位在科學與(yu) 藝術層麵融會(hui) 貫通的巨匠,感受科學與(yu) 藝術的碰撞與(yu) 交融。本次展覽是張衡和達·芬奇穿越時空的對話,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西方文藝複興(xing) 時期人類智慧文明的對話,是現當下的我們(men) 與(yu) 先哲的對話,也是我們(men) 自己與(yu) 心靈的對話。


黃渡海老師講解達·芬奇在機械領域的手稿(郭睿陽 攝)

展覽分為(wei) 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展區,西側(ce) 展區展出的是達·芬奇的經典藝術作品和手稿。黃渡海老師向師生們(men) 詳細講解了達·芬奇的藝術作品,包括著名的《蒙娜麗(li) 莎》《最後的晚餐》等,介紹了達·芬奇在天文、機械、醫學等眾(zhong) 多領域的珍貴手稿。策展團隊還將眾(zhong) 人周知的《維特魯威人》手稿製作成三邊立體(ti) 互動裝置,展現人體(ti) 黃金比例中的科學之美。展區還陳列有飛行器、飛擺鍾、密碼筒等實物模型及有關(guan) 館藏圖書(shu) 。


黃渡海老師講解達·芬奇自畫像(郭睿陽 攝)

東(dong) 側(ce) 展區中央有五個(ge) 彩色立方體(ti) ,分別從(cong) 外觀、原理、構造等方麵展示了張衡“渾天儀(yi) ”“地動儀(yi) ”“指南車”“計裏鼓車”“日晷”等發明創造。後人多熟知張衡“科聖”之稱,展覽以豐(feng) 富的文獻史料將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突顯出來。策展團隊精選了張衡的《西京賦》(敦煌本《文選》李善注殘卷)《東(dong) 京賦》(明刻本《選·賦》)《南都賦》(明刻本《選·賦》)等古籍資料,結合黃渡海老師的講解,觀展研究生王延華說:“我第一次了解到張衡在文學方麵的藝術成就。”

在黃渡海老師的生動講解下,大家深入了解了達·芬奇、張衡這兩(liang) 位科學與(yu) 藝術完美結合的奇才,被激發出許多關(guan) 於(yu) 科學與(yu) 藝術融通的深入思考。黃渡海老師強調,希望本次展覽能加深觀展師生對科學和藝術的理解,牽動其對自然和世界的思考,更期待能激發觀展師生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激活內(nei) 心深處清澈的好奇之源。

參與(yu) 觀展活動的老師們(men) 紛紛表示,作為(wei) 新時代青年學子,理工科學生也要注重培養(yang) 藝術素養(yang) ,因為(wei) 科技創新有時候源自藝術思想迸發出的火花;人文科學的學生也不能做“科盲”,加強科學知識的積累才能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將藝術與(yu) 科學相結合,文理相通、辯證統一,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men) 自身的全麵發展。

(審核:汪楚琪)

版權所有:Copyright ©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號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jianbinguozi.com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眾(zhong)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