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詹雅雯 周曉尋 供圖:王新亞(ya) )喻傳(chuan) 洲教授坐在沙發上,微眯著眼,撫摸著他寫(xie) 的詩。陽光灑進他銀色的發絲(si) ,他用最平常的語氣輕輕地說:"人一輩子,不會(hui) 一帆風順,但要永遠向前看,這樣才能發現——前途總是光明的。"

豬。緣起情深
1960年夏天,喻傳(chuan) 洲正式成為(wei) 華農(nong) 的一份子,往後五十年,他與(yu) 這所農(nong) 校的羈絆再難解開。本科學習(xi) 階段,優(you) 良的成績使他得到機會(hui) 隨湖北省畜牧局考察地方種豬,在此期間,喻傳(chuan) 洲意識到實踐在畜牧獸(shou) 醫領域的重要性,這也為(wei) 他之後的研究找準了方向。在生產(chan) 實踐方麵,喻傳(chuan) 洲最開始接觸的便是個(ge) “大家夥(huo) ”——協助熊遠著院士進行的“湖北白豬”的研究。他之前的實踐經驗給了他諸多靈感,於(yu) 是他一頭鑽進豬場,潛心研究,這一鑽,就是十年。其間辛酸汗水,難以與(yu) 人道之。年頭亂(luan) ,研究被幾度擱置;方向變,研究不得不轉向;前期努力付諸流水,後期成果猶未可得。然而“在最亂(luan) 的年代,做最潛心的研究”這句話如他心中的“定海神針”,牢牢地將他釘在豬場裏,實驗台前,寫(xie) 字桌旁。他時常問自己:“我們(men) 何時能有自己的‘華係’豬,不要‘拿來主義(yi) ’?湖北白豬的研究是我們(men) 邁出的一大步,我們(men) 的後輩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此,喻老對“豬”的深情可見一斑,這份深情一直延續到退休後。閑賦在家的喻傳(chuan) 洲退居二線,投身養(yang) 豬業(ye) 。作為(wei) 生產(chan) 顧問,他服務於(yu) 全國多家豬場,“下豬場”成為(wei) 生活樂(le) 趣,“授豬經”成為(wei) 一種藝術。對一些小本經營的農(nong) 戶,喻傳(chuan) 洲不僅(jin) 無償(chang) 服務,還深入淺出地為(wei) 農(nong) 戶講授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知識。在為(wei) 農(nong) 人解釋遺傳(chuan) 現象時,他道:“雜種優(you) 勢,是上帝賜給養(yang) 豬人的額外優(you) 勢”,讓學曆不高的農(nong) 人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對養(yang) 豬人、對老百姓有幫助的,我都當盡力而為(wei) ”,喻傳(chuan) 洲將這種雷鋒精神奉為(wei) 圭臬,並用五十年時間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詩。學而無涯
“師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wei) 誌,發言為(wei) 詩。”對喻傳(chuan) 洲來說,詩言誌,是想法的自然流露,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調劑。上學時期接觸詩歌,喻傳(chuan) 洲便興(xing) 味盎然。“那時候讀杜甫、白居易,覺得詩其實還可以這樣寫(xie) 。”對詩的興(xing) 味一旦萌生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隨後的治學生涯中,他嚐試將想法融入詩詞中,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是他詩意的源泉。“那時想盡辦法學習(xi) ,越是條件艱苦,越是抓緊機會(hui) 和時間學習(xi) 。”有一段時間,為(wei) 了適應淩晨才來電的校舍,喻傳(chuan) 洲將電燈開關(guan) 提前打開,在下午補充睡眠,等淩晨電燈再亮起時便起床學習(xi) 。天道酬勤,年輕時的刻苦鑽研為(wei) 其往後更深入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基礎。那段苦中作樂(le) 的時光也就融進了他的詩裏,其中“電來半夜燈方亮,伏案通宵卷有神。”就是他艱苦奮鬥的寫(xie) 照。除此之外,喻傳(chuan) 洲以詩寫(xie) 豬,創作出數篇幽默詼諧,趣味十足的豬場記事。“唯聞牛耳能識曲,現世豬前也奏琴。”“回首惜時苦,樂(le) 翻二師兄。”寥寥數字,展現了國內(nei) 現代化養(yang) 豬環境的日新月異,《豬之喜》實為(wei) “人之樂(le) ”。由此可見,喻老處處可作詩,事事可入詩。在家國天下之事上,他也從(cong) 不吝嗇筆墨:“往昔貧弱無銳氣,今日富強有利弓。犯我中華看爾膽?先沉倭寇再擒蟲。”他自己總強調“詩詞是我的業(ye) 餘(yu) 愛好”。然而這愛好卻不簡單,既可寫(xie) 風花雪月“朔風昏日飛沙,銀裝素裹梨花,豬場答疑品茶”,又可抒見聞感悟“寵辱如流水,色空空本真”,亦可表學術觀點“失群衡,變遷環境,值隨所異。”耄耋之年的老學者猶自筆耕不輟,著實是用行動告誡青年人:書(shu) 山有路,學海無涯。
師。誨人不倦
“師者,所以傳(chuan) 道受業(ye) 解惑也。”在華農(nong) 數十年的執教經曆讓喻傳(chuan) 洲對教師這個(ge) 身份有許多的理解和體(ti) 會(hui) 。“老師上課,講究一種上課心理學,也就是能根據講台下學生的行為(wei) 反饋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喻老強調,他一向不喜歡強迫學生聽他的課,而更樂(le) 意看到老師用自己的授課技巧與(yu) 魅力,吸引學生自發自動地沉浸到課堂中去。作為(wei) 喻老的學生,華南農(nong) 大吳珍芳教授為(wei) 他的《豬緣》作序寫(xie) 到:“在一次種豬性能測定實習(xi) 課上先生指著一欄種豬說,這頭豬估計是874克,那頭是88.5千克……待實際數據統計完,我們(men) 都很震驚,每個(ge) 估值竟然相差不到0.5千克,先生用經驗教導我們(men) ,多實踐才能學到真功夫,這給我們(men)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wei) 老師,喻傳(chuan) 洲並未止步於(yu) 課堂知識的傳(chuan) 授,對人生這門重要課程,他用自己的行動,於(yu) 無聲之中感化人心。喻老的另一位學生,現湖南新南方養(yang) 殖服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喻正軍(jun) 回憶上學時期時說道:“喻老師給予我的幫助不僅(jin) 限於(yu) 課堂,在我編寫(xie) 《豬海拾貝》時,老師就給予了耐心的指導和幫助。而喻老師對農(nong) 業(ye) 的滿腔熱愛以及他的勤勞、和藹給我們(men) 諸多啟發,我們(men) 後一輩人也當兢兢業(ye) 業(ye) ,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wei) 中國畜牧獸(shou) 醫事業(ye) 做出自己的貢獻。”
風雨五十載,不悔與(yu) 豬結緣,不忘與(yu) 詩為(wei) 伴,猶念誨人不倦,猶記畜牧初心,淡然樂(le) 觀,砥礪前行。
(審核人:常帥)